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荷塘乡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概况信息 > 本级政府(部门)介绍

光 辉 的 历 程——江西国营荷塘垦殖场创业史回顾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H22000/2013-01942 发布时间: 2022-12-14

全国“三面红旗”

上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农垦学荷塘”的口号曾经响遍全国。

1963年底,中国开发了大庆油田。 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的春节座谈会上发出号召:“要鼓起劲来,所以,要学解放军、学大庆。”此后,“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在全国传播。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

1957年12月15日,江西国营荷塘综合垦殖场成立。1965年3月9日,选定为国家农垦部的样板农场,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1965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评价说“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面红旗——江西国营荷塘垦殖场,是一个具有南泥湾精神式的国营农场。”社论号召“全国国营农场的职工,都应该学习荷塘垦殖场的好榜样。”

可敬的垦荒人

19571021,江西省委、省人委召开全省山区工作会议。经邵式平倡议,省委、省人委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办农林牧渔综合垦殖场。1957111,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山区生产座谈会,指出了向山区进军的方向和目标。1957111321日,中共江西省五届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动员和派遣5万干部上山下乡,全面开发山区,建设山区。19571215,江西省市各界10万人举行欢送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生产干部大会。

1957年12月14日晚,在鄱阳县赣剧团,即将启程奔赴荷塘山区的32名县机关干部写下血书,庄严宣誓。领队的叶犀牛同志,激动不已,向前来送行的领导和群众,表下决心“生在外地,死在荷塘”。第二天傍晚,他们挑着行李步行来到荷塘。十天后,第二批下放干部来到荷塘。二百多人,仅有三千元贷款,无房住、无菜吃、缺用具、缺资金,怎么办?没房住,上山砍竹割茅草盖棚子住。没有床,就用木棍和红藤扎成铺。没有菜吃,用盐水拌饭。没有生活用具,砍下竹筒当碗,运粮食没有箩筐,就用裤子扎成口袋背粮。干部们一安下家,就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生产上去。场党委书记叶犀牛带领全场人马一齐上山,日战山岗,夜宿茅棚。冬天,树丛中积雪重重,大家脚踩积雪砍树丛,头上冒汗,脚下冰凉;夜晚躺在棚子里,双脚痛痒,谁也不说一声苦。热天,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晚上蚊虫叮咬,谁也不说一声累。

当时,进山只有一条“挑担换不过肩,牵牛转不过弯”的羊肠小道。1959年春节一过,全场一千多职工便涌上工地,抢修公路。当时,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职工们干得浑身冒汗。他们手提肩挑,劈山开路,日夜奋战,仅用了一百八十天,在没有任何机械的帮助下建成了一条长十一公里的山区公路。

1959年冬天,改造低产田的战斗大规模打响了。场党委书记、场长带领职工脱下鞋袜,下田开沟筑坝。山区的冬天,格外寒冷。“干到腊月二十九,过了初三又动手。”连续三个冬春,全场挖成1700多条排水沟,建起了55座山塘水库,74个土堰,基本根治了山洪和旱灾。到1962年,全部农田都种上了双季稻。

造林是荷塘垦殖场生产中的重头戏。当时的场党委副书记朱长富亲自带队上山植树。几年来,不管风霜雨雪,大家艰辛劳动,共绿化荒山11000多亩。

“抓晴天,抢阴天,月亮底下当白天,晴天一天当两天。”“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晴天赶早摸夜不停干。”这是当年垦荒人辛勤劳动的真实写照。

辉煌的业绩

荷塘垦殖场自成立以来至1965年,依靠3000元贷款起家,短短的七年间,肯复油茶、毛竹13000多亩,营造用材林10000多亩,改造冷浆田3200多亩,粮食亩产由建场前的394斤提高到772斤,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七年来,先后上调国家6000立方米木材、11万根毛竹、75000斤油茶、124万斤粮食,还有大量的其他林农副产品,投资回收率达到百分之二百五十,在全国国营农场中排在前列。随着生产的发展,荷塘修起了公路、电站,办起了学校、医院,设立了商店,过去山高、水冷、路窄、田瘦的穷山区,变成山青、水秀、田肥、路宽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山区,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

领导的关怀

1960年 ,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为荷塘革命烈士纪念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64年,谭震林副总理在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上评价荷塘说:“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与大寨相比。”

1964年4月7日,江西省副省长彭梦庾来到荷塘垦殖场,对该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号召全省都要向荷塘学习。1965年4月,彭梦庾在全省农垦工作会议上指出:通过开展学校解放军、学大寨、学大庆、学荷塘的比学赶帮运动……,走向了新的局面。

1965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秘书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正部级顾问、“黄埔女将”陶桓馥来到荷塘。荷塘人民亲切地称她为“陶大姐”。她在荷塘工作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荷塘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平易近人,与荷塘人民亲如一家。

1965年5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同志,在农垦部第一副部长陈漫远、江西省农垦厅厅长马朝芒等陪同下,来到荷塘垦殖场。

1965年国庆节期间,带着全场人民的重托,全国劳动模范童良锡同志与来自全国的工业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一起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邓小平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农垦部部长王震与童良锡等来自全国农垦企业的劳模单独合影。此间与毛泽东主席的五次握手,成为童良锡与荷塘人民最大的荣耀。

巨大的荣誉

1964年,华东地区农垦工作会议、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上荷塘垦殖场先后被评为先进农场。

1965年3月9日,荷塘农场被选定为国家农垦部的样板农场。

1965年6月26日,荷塘垦殖场党委书记朱长富参加全国农垦政治工作第二次会议,并作了大会发言。

1965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农垦部政治部宣传部在《关于国营荷塘综合垦殖场参加1965年全国农业展览会的通知》上说:“国营荷塘综合垦殖场,是农垦系统的‘大寨’。他们的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场的精神是全国农场学习的榜样,我部决定该场作为重点展出。展出面积全部展览为6200平方米,农垦系统300平方米,其中荷塘场50平方米。”展出期间,农垦部部长王震同志为荷塘题词“荷塘——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横幅悬挂在荷塘展馆。

1965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荷塘——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并配发了题为《发扬南泥湾革命精神——评江西荷塘垦殖场自力更生、综合经营的成就》的社论。社论指出“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面红旗——江西国营荷塘垦殖场,是一个具有南泥湾精神式的国营农场。”社论号召“全国国营农场的职工,都应该学习荷塘垦殖场的好榜样,更好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扬南泥湾革命精神、胸怀全局,为革命办农场,用革命精神办农场。”

1965年12月20日至1966年1月3日,中央农垦部召开了全国农垦科学技术和高产经验交流会,会上树立了农垦系统国营农场的五面旗帜,即:江西荷塘垦殖场(大寨精神、艰苦奋斗、山区建设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二团农场(小麦、玉米高产,机械化好),广东珠江农场(水稻高产),江苏南通农场(棉花高产),广东东泰农场(橡胶高产)。会议号召开展“学荷塘、学十二团、学珠江、学南通、学东泰的群众与运动”,把农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1966年1月14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荷塘今日南泥湾》一书,王震为该书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更加发扬荷塘垦殖场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做出更大成绩,成为全国农垦战线上的标兵”。

1966年 5月3日,《荷塘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专馆在北京正式展出,46400人参观,其中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缅甸、西德、澳大利亚、几内亚、波兰、民主法国、柬埔寨、阿尔巴尼亚、印度等20个国家的107名外宾和76名归国华侨。

1966年,国家农垦部原定七、八月间拍摄荷塘、珠江、东泰、南通农场电影问题,由于在京各机关都已进入“文化大革命”高潮,而被搁置。

1966年10月,为贯彻周恩来总理、谭震林副总理关于调整和提高农业展览馆展出内容的指示,国家农垦部14日至23日在京召开了国营农场馆展览工作会议。会上决定荷塘垦殖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9个单位为展出单位。

燃情岁月

1964年年初,荷塘综合垦殖场受到全国国营农场会议的表彰以后,省内外来荷塘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赞荷塘、学荷塘;报刊上,宣传荷塘的成就,介绍荷塘的经验。

3月中旬至8月15日止,各地来荷塘学习参观的单位达到六十多个,人数达900多人次。按江西省农垦厅的通知,荷塘在当年要做好接待一万人次的准备。面对众多单位要求来学习参观的电报、来信,场里接待能力有限(日接待能力须达到60人次,仅用于接待的香烟月供就需150条),怎么办?8月,荷塘垦殖场不得不向当时的波阳县委请求援助,提高接待能力,并要求安装30门电话的总机一台(当时须经费3500元)。为此,场里还作出规定,厉行节约,仅办公费方面,每人每月总场不超过2.80元,分场不超过2.50元,生产队每队每月不超过3.00元。同时,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一律压缩。

面对荣誉,荷塘人民没有骄傲自满,场里召开全场三级干部大会,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时间,“向大寨学习”、“向兄弟场学习”、“向先进单位学习”标语随处可见。俱乐部、课堂里,到处可以听到“学大寨,赶大寨”的歌声。田畈上,山包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赶先进、学先进的实际行动。

随着荷塘的名声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来荷塘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远在大西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甘肃省的不少农垦企业代表都纷纷来到荷塘参观。1964年,荷塘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日夜赶排节目,除到各分场和大队进行慰问演出外,主要用于接待来宾演出。

创业者之歌

1965年5月,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派出专业人员来荷塘指导文艺工作,并创作了《荷塘是个好地方》、《映山红》、《车水谣》等歌舞节目。这些当年传唱的歌曲真实地再现了荷塘创业者的工作与生活情景。

《荷塘是个好地方》荷塘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绕村庄,层层梯田苗青秧儿壮,油茶松杉连成片,青翠毛竹满山岗呀那个满山岗;想当年荷塘多荒凉,摩天岭铁石关把路拦,山高水又冷,无钱缺衣粮,恶霸地主赛猛虎,人民生活苦难当呀那个苦难当;五七年腊月天党的号召向,下放干部到荷塘,劈山修公路,下田改造冷浆,艰苦奋斗六年多,山区面貌变了样呀那个变了样。

《映山红》 映山红,那个红艳艳,桃花开发三月天,绿油油的秧苗肥又壮。插秧比赛在田边。哥插秧儿快如风,妹插秧儿如闪电,争分夺秒强时间,坚决不栽立夏田,一排一行,八八九九似线牵,良种田,实验田,科学指导搞实验。今年插秧多流汗,来年那个丰收喜又甜那个喜又甜。

《坚决完成八六三》 同志们那哟加油干咳,坚决完成八六三,亩产八百斤跨纲要,每人产值六百元,三亩山林翻砍好,青山绿水带笑颜。

《车水谣》六月里个太阳当空照,千亩禾苗眼看被烤焦,车水人儿不怕苦,定叫龙王把头低。荷塘人民是英雄汉,千辛万苦不怕难,为了粮食跨纲要,敢与天公试比高。

《哪里来的老表哥》 哪里来的老表哥,身穿蓑衣打赤足,手扶犁耙,哟嗬咳。一口气犁了二亩多;哪里来的老表哥,大城市不住住山窝,原来是下放的好干部,毛主席派来的好表哥。

历史的记忆

南泥湾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同志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1941年初率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1965年, 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王震同志为荷塘垦殖场题词“荷塘——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对荷塘垦殖场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江西共大荷塘分校195869日,江西省委、省人委作出《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决定以原江西省南昌林校和各垦殖场为基础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总校和分校。615日,江西省劳动大学改名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从1958年成立,到1982年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共有24年历史。1959年下半年,江西共大荷塘分校在荷塘垦殖场成立,原址在荷塘垦殖场太阳村,当年招生的200多人均来自鄱阳县各地。1960年下半年,江西共大荷塘分校撤并到莲花山共大分校。

“五七中学”1965年荷塘创办荷塘林业中学,原址在荷塘锡坑坞、庄前,1966年校址迁鱼山汪金担(现昌江二中)。1968年改称“五七中学”。1973年随鱼山分出荷塘,“五七中学”划归鱼山管理。后一度称“林中”、“鱼山中学”、“昌江中学”,现为“昌江二中”。

亭子岭 在鱼山通往荷塘的公路上第一个大岭,过去称亭子岭。当年,来荷塘创业的干部在这里歇息。当时道路狭窄,亭子已毁,仅剩几个石墩。1959年,全场干群开山辟路建成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

寒田湾 寒田湾即现荷塘乡政府所处位置,原为十亩农田。1957年,荷塘垦殖场建场时在仓下程慕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任国民党地方政府县长、地主,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旧居办公。1959年建成荷塘垦殖场办公大楼(现为荷塘乡和谐平安中心大楼)。1965年王震、陈漫远等领导来荷塘时曾在此居住。当时,王震身份处于保密中,农垦部副部长陈漫远称王震为“王老”,王震称陈漫远为“小陈”,二人一边下棋,一边谈工作。按照王震的要求,陈漫远副部长在荷塘多住了一段时间,并到荷塘垦殖场各分场进行调研。

白果树下的宣誓 荷塘童坊村有一棵千年银杏树,上世纪三十年代,树上曾经悬挂过革命烈士的头颅。为发扬革命老区的精神,1957年204名创业者来到这棵银杏树下宣誓,鼓舞斗志。1960年,荷塘人民在银杏树附近建立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1962年邵式平同志为该塔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荷塘管理三十三条1964年荷塘垦殖场总结办场几年来的经验,概括成荷塘管理《三十三条》。

(据有关档案及调查资料整理)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