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府发〔2022〕6号
关于印发《荷塘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乡属各部门、各村委会:
经乡政府研究,现将《荷塘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荷塘乡人民政府
2022年4月7日
荷塘乡党政办公室 2022年4月7日印发
荷塘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乡发展大局。为切实做好我乡2022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制定本方案:一、地质灾害现状与特点 (一)总体分析 我乡共有地质灾害点96个,其中滑坡27个,泥石流1条,崩塌68个。
1.滑坡点:27个。
2.泥石流:1条,即上村组仓下小学以南500米泥石。
3.崩塌:68个,其中崩塌规模大于1万立方米的有1个,即山门村县道105旁原采石场崩塌隐患点。(二)、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我乡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是:以群发性、突发性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多处于变质岩、花岗岩分布的丘陵山区;诱发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集中性强降雨,群发型地质灾害的区域与强降雨区域基本吻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的重要地质灾害绝大部分都与建房切坡有关。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
2022年1月至3月降雨量411.4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88.5毫米,是水文记录以来降雨量偏多的年份之一。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2年汛期(4月至6月)降雨量略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或内涝。6月中下旬有降水集中期。局部地区降水量将可能超过1000毫米,有洪涝或内涝发生;汛期结束期接近常年,在7月上旬中期。
2022年伏秋期(7月至9月)我区平均降雨量正常,为330-380毫米(多年均值为385毫米),盛夏高温日数略偏多,有较明显干旱发生。
(二)降雨洪水趋势分析
根据市水文局降雨洪水趋势分析,预计2022年我乡降雨总量比正常年份偏多一成,年降雨量1850毫米,降雨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主汛期有降雨有集中期,发生大洪水的概率仍能较大。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2022年1-3月全乡未发生地质灾害,根据我乡地质环境条件、历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其与降雨关系的分析,结合气象部门对今年汛期(4~6月)降水趋势预测和水文部门对今年降雨洪水趋势分析,预计2022年我乡崩塌、滑坡、泥石流(简称崩滑流,下同)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在总体上略超过常年水平,伏秋期地面塌陷将超过常年水平。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是伏秋期持续干旱的枯水时期的覆盖型岩溶发育地区和坑采矿区采空地区。
由于长期降雨预测难度大、精度有限以及集中性强降水的时间、区域不确定等因素限制,中长期地质灾害预测仅是趋势性的预测。
当发生连续暴雨、大暴雨或持续干旱时,易发区、次易发区内的干部群众都要提高警惕,防范地质灾害。 ﹙四﹚防治原则和目标 在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中,要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加大宣传,加强监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地质灾害防护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1、地质灾害点防护区
依据上述预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面,2022年全乡设置2个重点防护区,2个次重点防护区。
(1)仓下村,杨湾村崩、滑、流重点防护区
(2)童坊村,山门村崩、滑、流次重点防护区。
2、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
2022年全乡需要加强监测防范的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共96处,具体情况和防护措施见表1。
3、重点防范期
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月至7月,主要是6月中下旬降水集中时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伏秋期和枯水期。四、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所我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村各部门在乡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设、水利、交通、铁路、旅游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有关方面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
2、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责任制 各村要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稳定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并落实本村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本村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人员和主要责任人,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报送到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昌江分局荷塘所备案,并作为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六章有关条款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 各村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范围内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4、加强监测,认真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认真履行对本乡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并经常检查网络体系落实与运行情况。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村、单位要成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和抢险救灾应急分队。落实好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每一个监测点都要有监测人员,重点监测点的监测人员不少于2人,督促村、组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每一个重要地质灾害点要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逐个树立或悬挂警示牌,准备好锣、哨子等临灾预警信号。在汛期特别是在台风、暴雨、连续降雨期间必须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监测,密切注视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乡人民政府和国土分局报告,如果情况紧急,要及时报警,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切实做到临灾有预案,救灾有措施,确保防灾救灾工作有效开展。
5、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巡查力度各村和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层层负责、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四项制度”以及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在汛期,要组织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险情巡查和灾情排查,每月不少于3次。同时要建立巡查台账。对新发现的较大地质灾害点,要及时填写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6、加强预警预报,保证信息畅通 办公室要加强与气象局与昌江分局荷塘所的联系,开展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各村要建立预警预报机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信息,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为三级以上时,要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内村组、支部书记、地质灾害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防灾避险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信息,保证每天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确保乡、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一旦出现灾情或重大隐患,及时上报,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和排查工作。五、附注本方案重要用语说明: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次易发区,是指在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影响下容易发生或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次重点防护区,是对本年度地质灾害发生趋势所作的一种预测。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一般根据当年预报的降雨中心,结合地质灾害易性程度区划确定;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护区一般根据多年暴雨中心,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其他条件确定。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有地质灾害前兆现象,可能发生灾害并构成危害的地点、地段,包括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有可能再次发生并构成危害的地点、地段。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市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余级别的隐患点分别列县级隐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