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将是荷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不少挑战,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省、市、区不断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也愈加重视“荷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正大力推动荷塘全域发展,多重利好政策叠加,荷塘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必须切实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争先进位的状态,瞄准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懈怠,干出一个比学赶超、争先恐后的发展态势,拼出一个竞相发展、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
一、“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十四五”规划,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定位
荷塘作为景德镇近郊,策应昌江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文明新城、开放融合、幸福共享,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的战略部署,立足红色生态优势,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抓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着力建设“产业兴旺强乡、文旅繁荣小镇、秀美宜居荷塘”,打造乡村振兴“荷塘样板”。
三、“十四五”期间主要预期目标
“十四五”期间主要预期目标是: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乡本级财政收入年增长14%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到2025年达到28642元,年均增长14.2%以上,二是基础设施逐步提升;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乡村振兴产业日益兴旺;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四、“十四五”时期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和重点项目建设
(一)致力特色优势,着力推进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旅游+”“生态+”等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将本地生态环境优势宣传出去,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客商到我乡实地考察、座谈,探讨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他们的先进发展模式,特别是旅游强乡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专业人才,鼓励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服务好本乡企业,为本乡企业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扶持各村因地制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产业现状、资源状况、群众需求结合起来,采取“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创办多种经营项目,安置本村群众就业,实现群众增收与村集体增收“双赢”,力争四个村到2025年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三是集中打造民宿群。引进旅游投资企业,以“企业+农户”的形式,吸引企业在童坊中心村集中打造民宿群,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民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舒适住所。四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规模。
(二)致力短板弱项,着力推进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消除民生、环保、平安建设及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短板。一是抓好道路建设。做好由航空大道直接通往荷塘乡的“荷航”一级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内荷塘能与市区形成快速连接;继续做好“塔荷”公路建设,对各村主干道实施“白改黑”和拓宽工程。二是提升便民设施。持续完善文化广场和文化站建设,保证村民有活动场所和活动器材;加快供水、供气、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网络;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提升村容村貌。三是培育文明新风尚。加强村民德治和法治的教育,全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
(三)致力生态宜居,着力推进环境提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将荷塘打造成为景南美丽宜居之乡。一是做好全域布局。从产业提升入手,合理布局生态农业产业,用好昌江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高起点制定全域规划,谋求全乡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树牢“两山”理念。加速推动“两山”转化,始终坚持以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用好农垦特色名片,探索“政府+集团公司”模式,整合土地、林地等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促进青山变金山的生态价值转换。三是发展生态旅游。继续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做好4A级乡村旅游点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原生态优势和环境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荷塘的旅游品牌,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荷塘精神”;以生态产业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业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致力共建共享,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健全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制度,提高低保户、五保户、孤儿等弱势群体供养水平。提升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二是推进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便民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亮化、美化、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坚持以“平安荷塘”建设为统揽,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化解信访积案。
(五)致力传承弘扬,着力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大力传承和弘扬荷塘精神,把荷塘精神转化为推动荷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盘活红色资源。深度挖掘革命烈士纪念塔、农垦旧址、民俗谚语等遗址遗存和文化记忆所蕴含的精神之魂,用通俗的方式、现代的形式、大众的视角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农垦文化、讲好荷塘故事,不断推动“荷塘精神”入脑入心、传承不息。二是做靓红色名村。积极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标国家4A级景区,重点建设以童坊为核心的文旅中心,创建红色研学、农垦文化“会客厅”,通过开发红色教育精品课、培养红色故事讲解员、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完善红色旅游设施等,打造有物可看、有址可寻、有史可讲、有情可寄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唱响荷塘乡村红色旅游特色品牌。三是打响红色品牌。立足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本土精神内涵,加快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向产业发展方向转变,让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探索红色生态文旅融合且独具山水田园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六)致力新型小镇,着力促进荷塘新跨越。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发展乡域经济的重要举措,推动旅游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赋予荷塘新面貌。一是办好教育文化事业。大力支持唯一一所小学的发展,积极为学生开展远程教育和支教活动,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设备升级,联系高校,建立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基地。推动文联、书法协会等社会团体在荷塘建立工作室,促进文化交流。通过推动文化活动可促使新动态的出现。二是建设特色商业街。建立一个以荷塘宴为主题的荷塘美食谷,以荷叶、荷花、莲子、莲藕、荷塘鱼虾以及荷塘特产和野菜为美食的百道特色小吃。建设音乐小广场、休闲小酒吧、文化书屋,吸引年轻人来观光游玩,为荷塘创造新活力。三是发展文化体验项目。着力打造非物质文化体验中心(竹编工艺)、传统酿酒工艺体验中心、手工制陶文化体验中心以及生态养生为主的康养中心。
(七)致力实干担当,着力提高政府效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一是强化法治建设。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引导广大干部主动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切实提高驾驭全局、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能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法定职责,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是强化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化,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行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与政府中心工作、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调度。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各项制度和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定期对各村、各部门开展督查,强化检查结果的运用,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支持乡纪委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