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丽阳乡2006~2010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目 录
序言
一、 指导思想
二、 发展思路
三、 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四、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强化“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大力开发新项目,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的新突破
(三) 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四)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工作有新的突破
五、 实现“十一五”目标的保证措施
(一) 抓领导班子建设
(二) 建立各项监督机制
(三) 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 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五) 营造新的发展环境
六、 组织机构
丽阳乡“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乡、农业旺乡、旅游兴乡、和谐富乡”的发展定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策应景德镇市“工业向南聚集,城市向西扩张”和昌江区“西区振兴”计划,抓住206国道开通和景鹰高速建设机遇,发挥本乡地域优势,积极招商引企,奋力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把丽阳乡打造成全区经济强乡。
二、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经济快速增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财政不断增收、社会更加稳定、综合实力增强。
贯穿一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稳定农业,做大工业,活跃商业,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安定和谐的新丽阳。
打好三场硬仗: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综合实力增强。
实现四个突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城乡居民就业上有新突破,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乡经济总量扩充到理想水平,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财政状况逐渐好转,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乡城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主要指标:
到2010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2005年增长10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0.9万吨,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7.8:50.2:3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6600元,新区城镇人口增加到5000人,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8.0 ‰,招商引资1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全乡各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行政村公交车通车率6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达到40%,全乡自然村改水率达到60%,丽阳新区下水道、亮化、绿化工程全面配套。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主要预期目标:农民人均生活水平较上年增加9%,力争到2010年达到6600元,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
——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乡刑事案件发生率控制在总人口的万分之二以内,矛盾排查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十一五”末,全乡公路绿化率50%,森林绿化覆盖率8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100%。
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我乡地处丘陵山区,山坡平缓,土地肥沃,决定了我们发展农业的取向是: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区域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靠“特”增收,靠“优”增效。“十一五”期间,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优化种植和养殖特色产业:以江联无籽西瓜产业基地为主的无籽西瓜种植业;以港南洲地蔬菜、河蕨为主的蔬菜业;以古田水蜜桃为主的果品业;以余家牛集为主的牛市交易业;以石口麻鸭、月亮湖淡水鱼、古田生猪等为主的养殖业,形成规模效益。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思路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农村经济。
2、坚持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为契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最广泛地调动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以“三清六改”为抓手,以“走平坦路、喝清洁水、上卫生厕”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发展优化农村经济。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强外出农民工的组织引导,利用阳光技能培训工程,使每个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机栽、机割、立体养殖,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家禽疫病防治等六大实用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充分调动农民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利用沼液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生产基地。
(二)大力开发新项目,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的新突破。
1、开发绿色食品业和砂石建材业。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深度转换为依托,把加大增量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开发和建设一批资源转换型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006年起,一是加大开发砂石建材的力度,在现有2家环保砖厂的基础上,投资300万元,再增加2-3个环保砖厂,达到年生产5000万块环保砖的能力,供应本乡及周边地区;二是开发桶装矿泉水,达到年生产10万桶桶装矿泉水的能力;三是投资300~500万元,新建果冻食品厂,年产值500万元,利税45万元。
2、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十一五”期间,要利用月亮湖风景区、丽阳古窑、锦绣昌江等景色,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在重点抓好现有旅游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境内旅游资源,生产具有丽阳人文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由服务接待型向产业效益型转变,吸引更加的国内外旅客到月亮湖、古窑观光,逐步形成集引、旅、住、食、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使旅游这一希望产业变成优势产业,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发挥交通要道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206国道、生态路、景鹰高速开通和处于市郊的区位优势,以206国道工业带为依托,以富祥药业为基础,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大力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用地少、产值高的高科技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
4、主动热情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户搞好服务。继续为富祥药业搞好服务,支持昌江水城、嵘丽食品厂落户。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创业环境,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我乡,培育一批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
(三)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独具特色,严格管理”的原则,继续搞好新区公用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投资300~1000万元,完成新区自来水、排水管网、路灯、道路拓宽硬化工程,至2010年,人居户数达到800户以上,中心人口接近5000人,逐步使丽阳新区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中心集镇。
(四)构建和谐社会,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工作有新的突破
发展科技、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以及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积极与市区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我乡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适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较强、质量效益较高的教育需求;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改进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对困难家庭实行免费教育。
3、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加强优生优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建立健全养老安老服务体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努力增加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调整产业就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旅游、通讯、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5、努力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提高社区服务功能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不断得到充实,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6、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提高精神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质量。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卫生体系建设。优先发展群众体育,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实现全民健身的普及和深入。
7、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同时要做“节约政府”,培育节约型社会,政府既是倡导者,又是执行者。政府要在政策导向、产业机构调整、城镇规划等多方面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实现“十一五”目标的保证措施
(一)抓领导班子建设。致力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组建一支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领导班子。以“三个代表”精神,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加快经济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建立各项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决策落实到位。
1、运用纪检手段和组织手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活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的监督职能,开展各种专项督察活动,确保各项决策落实到位。
2、要全面推行任期目标公开各项承诺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3、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到人头,层层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行为有遵循、检查有内容、表彰有标准、处罚有依据、监督有办法。
(三)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四)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兴乡的路子。保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进步的同步。
(五)营造新的发展环境
1、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重点抓好基层教育,增强全民的整体素质。
2、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口规模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3、坚持以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效益”统一起来,以防止工业污染入手,从根本上控制“三废”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4、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层次,增强人民体质,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5、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组织机构
主 任:徐和平 丽阳乡党委书记
高金虎 丽阳乡乡长
副主任:史北平 丽阳乡党委副书记
王时烂 丽阳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
刘继辉 丽阳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徐德顺 丽阳乡党委委员
程月明 丽阳乡党委委员
黎永忠 丽阳乡党委委员
胡启生 丽阳乡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程仁虎 丽阳乡副乡长
黄建平 丽阳乡人大副主席
洪灵枝 丽阳乡乡长助理
成 员:江高章 丽阳乡党政办主任
祝荣贵 丽阳乡司法所所长
徐承兵 丽阳乡财政所所长
王训领 丽阳乡土管所所长
张文南 丽阳乡人武部副部长
王 华 丽阳乡人大办主任
王贵玉 丽阳乡计生办主任
王世钦 丽阳乡林管站站长
徐前兵 丽阳乡农办主任
张采后 丽阳乡水管站站长
叶金林 丽阳乡经管站站长
胡汝林 丽阳乡工办主任
洪放崽 丽阳乡文化站站长
方国平 丽阳乡交管站站长
方桂平 丽阳乡妇联主任
徐进茂 丽阳乡民政办主任
方智彦 丽阳乡综治办主任
方光明 丽阳乡乡建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