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
服务项目提速增效。坚持工业强镇主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强化服务保障,在推动“两区”融合和产城融合上作示范、勇争先。坚持一切跟着项目走、一切盯着项目干,提供“保姆式”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富祥、凌富、安正、美科等项目的服务力度,积极配合乐昌产业合作示范园、昌高飞地经济产业协作园、鱼山医药产业园“三大平台”和乐平高铁北站商务区建设,加强协调和矛盾调处力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发展支撑和后劲。
做强做优发展环境。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聚焦“五大改革”“十大治理行动”,主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破解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难题。积极对标先进、对标发达地区,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坚决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合力共为,推动“千干进万企”精准帮扶活动走深走实,牢固树立乙方思维,把企业和群众当作甲方,千方百计满足甲方合理合法的要求,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精细化、“接地气”的服务,努力推进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全力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好、项目落地更快的一流营商环境,打响“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
二、坚持巩固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实施赛马机制,在提振“精气神”上强劲发力,持续巩固全区县域经济高质量考核第一名桂冠,争当县域经济排头兵。
打开招商引资“突破口”。坚持“一把手”带头精准招商,以打造206国道工业发展轴为抓手,依托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错位发展通讯及电子陶瓷、生物陶瓷;锚定集群发展,持续在助推“以商招商”“链群配”上强劲发力,努力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20”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
下好数字经济“先棋手”。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作为主导方向,突出招大引强,瞄准数字经济领域龙头大企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积极服务鱼丽数字经济(电子)产业园建设,全力配合打造“亿元数字经济楼”,助推高质量发展。
培育市场主体“新活力”。千方百计保护存量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对接服务好昌飞、发电厂等市属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助力航空产业发展和电力降本增效;抓实工业企业培育、纳统,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梳理辖区内的工业企业信息,积极开展“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早日达产入规。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
多元深挖税收“增长极”。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低市场主体的实际负担;统筹好征税收费和减税降费的关系,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并重,深度调研挖潜,多方培植新税源,狠抓税收征管、挖潜增收、欠税清缴,切实减少税收流失,推动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坚持五大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领,紧扣“二十字”总要求和“五大振兴”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以产业先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
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大力发展徐湾大米、徐坊蔗糖、慈义土鸡(蛋)设施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力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谋划振兴产业。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积极挖掘和培育“三农”致富能手,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潜力,积极推进新桥高标准现代养殖产业、徐坊村村史馆修缮、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芙蓉山特色养殖等振兴项目,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以抓好省级乡村振兴扶持村——关山村为重点,把乡村振兴项目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
提升集体经济。坚持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村级实体为引擎。依托昌景黄高铁、乐平北站、景南高速和鱼山码头等交通区位优势,推进周边各村发展仓储物流中心等配套服务产业;以鱼山新集镇为中心,开发地产经济,推进金桥村经济发展中心、吕蒙村商贸市场建设等项目建设,实现镇村商贸一体化。
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通行质量。
推动乡风文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坚持民生为本,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不断补齐短板弱项,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创建,持续巩固创建成果。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守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道防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深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紧密联系群众,坚持“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充分发挥集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功能,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节点中心,加快谋划建设一批民生项目,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不断服务辖区村民、满足企业员工生产生活需求。
五、坚持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及特殊人群疫情防控管理,严密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加强人力物资调度配置,强化常态化专题化应急演练,形成疫情防控强大合力。持续抓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坚决筑牢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切实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对“九小”场所、农村自建房、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做好洪涝、台风、地质灾害等防御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入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坚决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坚持常抓不懈,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全力打造“五型”政府。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十县百乡”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向农村和社区延伸,进一步扩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着力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推动我镇政务公开工作整体再上新台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厉行勤俭节约,常态化抓好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纠正“怕、慢、假、虚、庸、懒、散、贪”等各类不正之风,依法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规范各类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确保“三公”经费持续下降,严控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用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百姓过“好日子”,努力树立敬业勤政、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