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党发〔2018〕10号
中共昌江区委 昌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加快建设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决战之年,为进一步优化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经济,促使全区工业企业提层次、上规模、创名牌,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平台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服务为保障,厚植产业优势,补齐发展短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建设魅力昌江,做靓瓷都门户,在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中实现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工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项目建设实现突破,洽谈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工业项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依托工业平台推动工业集聚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
1.实施产业招商。制定产业招商方案,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昌飞、华意、北汽、焦化等重点企业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及加工贸易型企业,推动产业集聚。
2.开展合作招商。不断拓宽招商渠道,通过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积极对接经济发达区域;建立与商会、行业协会招商合作关系,实现商业资源和投资信息共享;对引进投资项目的商会、协会给予相应奖励。
(二)重抓项目建设工作
1.聚焦项目建设。按照“谁引进、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要求,将项目落实到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坚持重点调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有效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定期组织区领导、项目建设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比进度、学经验、找差距、鼓干劲。
2.倒逼项目推进。项目牵头单位按照合同工期,制定项目建设年度方案,进行量化,按月进行任务分解;督促企业履约按时有序安全施工建设。
3.加大督查力度。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在建工业项目实行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不力、进度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力推平台开发建设
1.做实园区平台。以鱼丽工业平台二期为载体,以宁封窑、巴宝利、瀚唐等企业为龙头,采取“PPP”模式,建设陶瓷文化旅游创意园。加快推进300亩高新区“园中园”建设,增强园区平台的服务承载能力。
2.节约集约土地。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规范用地秩序;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
(四)突出企业精准帮扶
1.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认真对照“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通过政务网站公开、送政策上门等形式,不断提升惠企政策的知晓率和受惠面,做到政策宣传一目了然、企业知晓一清二楚,积极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政策。
2.帮扶注重实效。继续落实区领导带部门挂点企业帮扶制度,帮助企业理思路、订规划、解难题、化矛盾、办实事、办好事,促进企业调结构、拓市场、上台阶;结对帮扶单位每个月至少深入企业二次,帮助企业朝着“众创业、个升企、企升规、规转股、扶上市、育龙头、聚集群”方向发展;借助精准帮扶APP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单位使用APP率达80%以上。
3.实行梯队帮扶。认真开展摸底排查,全面准确掌握我区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划分年产值500—1000万元、1000—2000万元等不同等次,因企施策、重点培育,扶持企业做大规模,力争年内6户以上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的笼子。
4、着力培育龙头。强化行业龙头示范企业帮扶,帮助企业扩产扩销,争创品牌。
(五)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1.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
2.实施创新驱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六)打造优良商务环境
1.着力营造氛围。强化“主攻工业”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企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的发展理念,宣传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企业、关心企业、帮扶企业的浓厚氛围。
2.强化治安防控。深入开展园区平台和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寻衅滋事、强揽工程、强迫交易、垄断市场及恶意阻挠征地、施工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违法行为,及时处理涉企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与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
(七)加大企业资金扶持
1.实施好“财园信贷通”政策。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大“财园信贷通”贷款投放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应贷尽贷。
2.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四板股权交易等方式直接融资;加大企业改制上市指导和培育力度,建立完善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分类指导、梯度培育,积极培育企业上市。
三、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举全区之力唱响工业经济发展进行曲,强化定力和担当,坚持“一把手”工程,把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二)强化督查考核。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工业经济目标绩效管理办法,优化工业目标设置,切实增强目标责任单位攻坚克难、勇争一流的责任担当和激情动力。
(三)强化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