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昌江区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加有效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扎实抓好财政收、支、管、监工作,有力支持和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和平稳协调发展,现将“十三五”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一)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全区财政总收入从2016年的11.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22亿元,年均增长15.88%(2016年为11.14亿元,2017年为12亿元,2018年为17.8亿元,2019年为18.16亿元,2020年为18.22亿元)。
(二)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十三五”期间,按照“保工资、保运作、保民生、保重点”的支出顺序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特别是“十三五”后期更突出“保工资、保运作、保民生”的“三保”支出。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6年14.19亿元增加到2020年17.49亿元,年均增长5.81%。五年间,全区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03亿元。其中,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亿,教育支出8.29亿,卫生健康支出5.46亿,农林水支出5.48亿,为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和谐新会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撑。
(三)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力度,“十三五”期间,安排精准扶贫资金5487.865万元,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确保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圆满收官。
二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扛起生态建设政治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5年来,共投入6.25亿用于环保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
三是全面深化惠农补贴“一卡通”资金发放。为确保全区农户实实在在享受到惠农政策的红利,“十三五”期间,通过“一卡通”共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27818.84万元,保证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受惠对象手中。
(四)深化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一是全面实施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电子一体化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系统电子一体化建设,将使用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的收缴行为全部纳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进行全程电子化监管,从源头规范收缴行为,极大地方便缴款人缴交非税收入,让群众“一次都不跑”“最多跑一次”。
二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以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电子支付支撑体系,全面助推我区在财政预算执行管理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预算单位、财政、银行之间的无纸化数据传输,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减少现金结算,堵塞资金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是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引入第三方团队专家组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目标源头管理,将绩效目标全面纳入项目库管理,实施财政绩效目标批复机制,建立财政对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事前评估机制,加强事中、事后评价,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五)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坚持每年有选择地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纠正,进一步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十三五”期间,重点对各预算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小金库”、“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和扶贫领域、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等专项资金开展重点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监督。进一步明确采购人主体责任和义务,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严把立项审批关,认真处理政府采购质疑投诉事项,逐步构建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监督到位、严格问责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政府采购共受理零散采购3529次,累计金额14328.5万元;受理招标项目219项,预算金额39180.8万元,实际金额36985.2万元。
三是加强项目投资评审。进一步规范评审业务操作规程,实现投资评审信息和数据共享,规范第三方评审服务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培训,确保重点项目评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十三五”期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48项,送审金额22216.72万元,审定金额21130.6万元,审减资金1086.12万,审减率为4.89%。
(六)扎实抓好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扎实抓好财政机关党建工作。把机关党建工作摆上财政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围绕2016年起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和2019年以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加强党章党纪党规和党的理论学习,使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确保全局上下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进财政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党组织领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推广全员使用“学习强国”App平台,加强党建理论学习,推动财政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建学习教育与财政工作实践结合,推动财政党务公开,以抓党建促业务,以讲初心担使命,努力将学习教育理论转化为财政工作实践成果。
二是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以开展“五型”财政机关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深刻剖析“怕、慢、假、庸、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营造“比、学、赶、帮、超” 良好机关风气。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实现“十四五”财政发展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领全区财政工作,在巩固“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组织收入为核心,着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带来的财政收入波动,落实保稳定促经济各项优惠政策,全力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强收入预期管理,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加强收入征管,努力挖潜增收,全力保增长促增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大资产集团,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通过出租、拍卖、抵押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二)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集中财力“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保重点”;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有效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兜住民生底线,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持续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管理,盘活各类结余、沉淀资金,不断增强财政资金统筹发展的效用。大力推进“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和医保补助水平,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三)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为导向,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打破部门支出固化僵化、预算安排只增不减的格局,全面铺开零基预算计划;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改革,推进财政资金从申拨到审核“一站式”办理;加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利用三公经费网上监管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检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优化政府采购程序,监督政府集中采购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加强政府投资预算评审工作,严格评审制度,明确评审程序,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提升乡村两级理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