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昌江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加强征管,完善预算管理,真抓实干,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全面完成一般预算收支任务
(一)抓好财政收入,围绕科学预测、依法征管、精准调度、有效分析,建立健全国税、地税、财政部门间横向以及区乡(镇)街道上下级间纵向联动机制,每月拟定收入方案,下达收入目标任务,做到月末摸底、月中收入调度、月初收入分析,切实做好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工作。1-11月份,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170190万元,同比提高57.92%。其中:国税收入79245万元,地税收入64661万元,财政及其他部门收入26284万元,税占比84.5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92万元。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1-11月份,全区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1479万元,其中:八项支出11311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03%。
二、2018年工作情况
1、突出“生财”有道,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一是严格落实降费减负政策。及时落实上级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企业茁壮成长,持续优化营强环境。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万元、规费减免――万元。二是持续发挥金融帮扶作用。积极发挥“财园信贷通”作用,发放“财园信贷通”企业贷款1.6亿元,帮助36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三是及时兑现企业奖扶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特色乡镇建设。四是全面优化经济服务举措。主动上门对接服务,及时跟进政府建设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突出“聚财”有力,实现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多管齐下,提升税收水平。加强税收分析和预测,加强与国土、公安、国资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有效清缴欠缴税款――万元。二是多方联动,强化非税收入征缴。牢固树立政府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理念,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收缴,1至10月份,全区非税收入25229万元,其中:专项收入93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入637万元,罚没款收入1896万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1766万元。三是主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强联系,统筹谋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充实地方财力。
3、突出“用财”有效,保障民生重点支出。一是推进民心工程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拨付――万元用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拨付15.18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拨付67.1456万元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水平。三是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拨付1319.8534万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四是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发展。拨付――万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五是落实惠农政策,提高“一卡通”发放水平。增强部门协调,积极扩展惠农补贴发放规模,严格遵守“五个严禁,四个禁绝”,将财政面向农民的所有惠农津贴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一卡通”。截至10份,发放资金4971.82万元。六是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始终以财政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工作统揽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强化财政扶贫投入,坚持增加政府扶贫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教育医疗保障等转移支付力度。把“能人领办、银行贷款、政府贴息、保利分红”的“产业十金融”政府贴息每年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资金整合,确保整合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全面加强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截至11月底,拨付扶贫专项资金1171.8万元,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资金402.64万元,小型移民解困补贴10.21万元。驻村帮扶扎实开展,按照全区脱贫攻坚统一部署,全局1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深入新枫街道结对帮扶,坚持每月上门2次,解决帮扶对象生产生活中困难。
4.突出“理财”有方,提升财政管理绩效。一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绩效目标管理机制。优化调整绩效评价范围,评价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提升资金绩效,提高人民的满意度。二是着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拨付1902万元景德镇市城区老工业区宁封窑国际陶艺村搬迁改造专项资金。拨付50万元改造城区农贸市场。“昌江百里风光带”新枫街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举债程序,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2018年申请省级一般债务资金8264万元,债务置换债券709.3万元,归还债券709.3万元。隐性债务平台统计认定的债务为14047.38万元。
5.突出“管财”有法,强化财政监督效能。深入开展财政专项检查活动,一是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认真开展了乡镇“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牵头协调和推进全区6个乡镇、街道、“小金库”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工作,发现“小金库”45个,涉及金额613.08万元。堵塞漏洞,防范“小金库”及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产生。二是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采取交叉检查方式对全区6个乡镇街道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聚焦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情况,包括扶贫资金分配拨付项目确定是否符合政策和程序是否存在套取、骗取、截留、滞留、挪用、贪污财政资金等问题,严肃查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积极稳妥推进会计核算退回工作,切实做好财务移交工作,对全区129个账套进行全面退账。调整支付流程,强化单位自主管理。三是扎实开展“三公”经费专项检查,顺利完成了省委巡视组布置的加强“三公”经费监管整改工作任务。四是规范操作,强化政府采购管理,高效完成政府采购任务,截至11月底,受理业余786笔,委托资金692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289万元。
三、强化党的领导,打造“五型”财政机关
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从狠抓党员干部管理教育入手,从治理“怕、慢、假、庸、散”入手,从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党员干部从政治觉悟上、思想觉悟上、行为规范上、服务效能上、廉洁自律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1、围绕财政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素质,提升服务昌江区经济发展工作水平。一是通过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知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十八大、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和改变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二是通过学习《预算法》、《会计法》、《金融法》以及各项财政税收知识、财政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向法律法规要知识、向《中国财政》杂志、财务与会计要知识,向拥有扎实的财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会计师要知识,努力提高财政系统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提升为民办事的履职能力;三是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学雷锋道德、“新时代讲习所周末讲堂”、“三会一课”、先进典型教育活动、“两学一做”以及每月一期的“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党性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为民之责
2、坚持“党建+机关文化。紧紧围绕建设和对改机关,精心载体,进一步文化建设。以党建带群建,注重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正能量,促进财政改革发展。以“新时代讲习所周末大讲堂”为载体,采取专题讲座形式,由各个股室和二级单位轮流主讲,讲习主要包括时事政治,财政政策法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打破了集中学习就是“领导讲、读报纸、念文件”的形式。通过自己学、自己讲、互相帮、共成长,拓宽了工作思路,激发了干部职工财政业务处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结合“两学一做”把“学”与“做”结合起来,“知”和“行”统一起来,形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良好局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清廉型财政机关新形象。
四、存在问题及2019年工作打算
尽管今年我区财政工作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财政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性减收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区财政收入已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传统行业仍然是我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难度更加突出。
二是支出压力依然很大,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硬性支出增长较快,在当前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三2019年工作计划下半年面临的任务依然很重,困难仍然很多。为确保今年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将更加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2019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政府下达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进一步强化收入组织工作,力争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跨越。一是抓征管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组织收入目标责任制,加强财税和乡街联动,协调解决征收矛盾和问题,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抓财政收入进度。加强潜在税源排查,做好收入预期管理,努力做到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三是抓财政收入质量。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有效促进地方可用财力增长。
(二)积极努力培税源。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植新税源,保证重点税源企业的可持续增加。根据中央财政政策的取向,进一步调整财政性资金使用方向和结构,大力培植财源;在安排使用财政建设性资金方面,提高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服务力度,促进更多的重点税源企业在我区安家落户。
(三)不遗余力促改革。一是贯彻落实新《预算法》,进一步深化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主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机制及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直接支付资金比例。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规范举债程序,注重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