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财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昌江区财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 2020年工作安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H22000/2020-03322 发布时间: 2020-02-14

2019年,昌江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牢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依法加强征管,完善预算管理,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区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61158万元,占全年目标的85.81%。其中,税务系统征收完成133646万元,占比82.9%,财政及其他部门征收完成27512万元,占比17.1%;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82万元,同比下降7.8%,其中,税收收入27072万元,同比下降18.2%;1-10月份,全区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2126万元,其中八项支出13655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9.76%,同比增长34.43%。

(二)攻坚克难聚财力

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密切配合、强化征管、深入挖潜。一是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落实上级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企业茁壮成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紧紧围绕财源建设抓税源,围绕税源抓增收,建立财源建设和税源管控的长效机制,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挖潜增收、强管严控增收,确保税款及时入库。三是统筹使用财政资金。面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局面,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四是严格非税监管。积极督促协调各执收单位依法组织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确保应收尽收。截至10月底,全区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6711万元。其中,专项收入839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724万元,罚没款收入565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4583万元。

(三)优化支出保民生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一是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重点推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1-10月份八项民生重点支出为13655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600万元,同比增长23.4%,教育支出13788万元,同比增长16.4%,科学技术支出1518万元,同比增长2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311万元,同比增长40.2%,城乡社区支出19671万元,同比增长399%,全力办好医疗保障、教育体育、群众生产生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二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安排,落实扶贫资金,截至目前,累计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7.43万元(其中区扶贫办218.43万元、鱼山镇313万元、丽阳镇476万元),2019年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产业扶贫项目16个(鱼山镇和丽阳镇各8个),截止至目前共结余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0.54万元,结转结余率为14.59%,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落实惠农政策。强部门协调,积极扩展惠农补贴发放规模,严格遵守“五个严禁,四个禁绝”,将财政面向农民的所有惠农津贴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一卡通”,全面提高“一卡通”发放水平。截至目前,共发放资金3794.85万元。

(四)坚定不移推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压实推进措施,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一是预算管理逐步完善。建立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按时全面公开全区预算单位(涉密单位除外)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以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电子支付支撑体系,实现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的“无纸化”,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全面助推我区在财政预算执行管理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三是政府性债务管理不断强化。认真做好政府隐性债务上报工作,规划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截至10月底,共争取一般新增债券资金7375万元。

(五)精细管理上水平

围绕进一步提高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全方位加强财政管理工作。一是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单位全覆盖,预算项目自我评价全覆盖,财政部门选取重点民生项目进行重点评价,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安排中,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严格投资评审管理。认真执行“三级评审”和“三级会审”制度,不断提高上限值评审质量,规范变更和结算程序,严格评审标准,提高工作时效性。截至10月底,共完成预算评审项目10个,送审金额6021万元,审定金额5715万元,核减金额307万元,核减率为5.1%。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紧紧围绕财政收入监督、支出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监督“四条主线”,认真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监督检查、会计评估监督检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不走形式不打折扣,细化责任确保检查成效。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大局,着力培育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市场环境,全力做好我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服务。截至2019年10月底,政府采购共受理零散采购680次,累计金额2566.6万元;受理招标项目41项,预算金额8798.4万元,实际金额8269.2万元,节约金额529.2万元,节约率为6.01%。

(六)主动履职强党建

一是重视思想政治学习。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以党组中心组、支部学习为主,带动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通过组织革命传统教育、实地参观学习、研讨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武装。二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集中整治了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政风险教育。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内政治生活的规矩严起来,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五是结对共建服务基层。结合主题党日,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志愿者参加慰问社区困难老人、交通文明劝导、“双创双修等志愿活动,大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今年我区财政工作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收入结构不够优化,可用财力增加困难。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性减收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抵御外部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经营存在困难,全区财政收入已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主体税源支撑作用大幅削弱,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工业、农业产业仍处于转型期,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有效替代支撑税源,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难度更加突出

   (二)财政支出压力增加,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日益增多,城市“双创双修”、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大。随着国家关于地方政府融资举债限制政策不断出台,常规的融资渠道受阻,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地方可用财力增量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三)预算约束力不够,财政管理仍需加强。

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不够,年初预算与执行结果差异较大,财政资金结转结余和暂付款项仍需加大清理力度,支出进度和效益仍需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2020年工作打算

  • 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做好项目遴选、论证、包装等工作,充实地方财力。二是积极主动地配合科技、税务等部门,通过财政奖补、税收优惠、政府引导等形式,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和规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猎豹机器人、优飞无人机等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发展。

  • 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收入。

紧紧围绕区政府下达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强化收入组织工作,力争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跨越。一是完善组织收入目标责任制,加强财税和乡街联动,协调解决征收矛盾和问题,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潜在税源排查,积极培植新税源,做好收入预期管理,努力做到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三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有效促进地方可用财力增长。

  • 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进一步创新财税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打破固有思维方式的枷锁,努力解决财政干部思维僵化、固化等问题,进一步开阔视野、敢于担当、善于创新,跳出财政看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二是建立健全资金规范管理制度,切实把资金使用好、管理好,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推动昌江“五区”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上,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