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昌江区财政局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面做好高质量发展、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严控支出、服务民生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21年财政收支计划
202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期目标数为192973万元,比2020年执行数增长6%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70288万元,比2020年执行数增长5%左右。
二、2021年以来工作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税收占比不断提高。
我们持续加强收入分析,研究深挖财源存量,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实现收入稳定增长。2021年1-11月,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8528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96.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3%,同比增收11049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035万元。全区税收收入151497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1.8%,超全市平均水平,且在各县市区中排列中上。
(二)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民生保障不断提升。
在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增长的同时,支出规模不断扩大。1-11月,全区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2416万元,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其中,民生支出88124万元,占总支出66.55%,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柱作用。一是加大教育支出。截至11月底,全区教育支出20009万元,同比增长1%,有效的保障了教师职工待遇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预算执行力度,2021年1-11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875万元,为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累计拨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362.99万元,其中,鱼山镇922.83万元,丽阳镇1139.2万元,乡村振兴局300.96万元。四是加快农业基础水利设施、气象灾害预警设施建设,为粮食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利的外部基础,以降低粮食的耕种成本,减少种粮主体的资金投入负担。2021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财政投入6000万元。
(三)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稳步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共化解隐性债务464.4万元。二是积极做好向上争资争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势,积极向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截至目前,上级共安排我区新增债券19423万元,为我区项目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有力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用足用好中央直达资金。为保证中央直达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全力推进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等工作,确保新增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四是强化企业融资供给。充分利用“财园信贷通”等金融杠杆,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一11月,出具 “财园信贷通”贷款推荐函27份,总计贷款额度10752万元。其中“财园通”续贷19家,共计7152万元;“财复贷”续贷5家,共计2000万元;新增4家,共计1600万元。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深入实施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压实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编制好2022年财政预算。严格按规定批复下达预算,按照预算安排支出,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完善预算公开制度,不断提升预算透明度。根据省市部署及考核要求,倒排工期,按时完成基础信息录入、预算项目入库、ukey制作等相关工作,保证省、市、区系统及时并轨,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多措并举构建多层次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吸纳多方进行评价,积极构建绩效监督体系,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绩效功效,做到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部署、绩效目标全覆盖、评价监督全过程、评价结果全应用。
(五)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财政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截至目前,共对2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评审,送审金额10103.67万元,审减资金603.2万元,审减率为5.97%。通过评审,有效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截至目前,政府采购共受理零散采购1211次,累计金额7598.1万元;受理招标项目42项,预算金额7842.9万元,实际金额7726.2万元,节约金额116.7万元,节约率为1.4879%,有效地降低了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资金的发放和管理。截至11月底,全区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资金共计发放4617.32万元,累计惠及农户户数111464户。四是加强平台监控,实现公务消费“全程留痕、阳光运行”。截至11月底,我区“三公”经费支出为216.23万元。
(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凝聚财政干部奋进力量。
一是高点站位谋划。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制定方案,部署动员。二是丰富内容载体。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采取理论中心组专题学、支部交流学、个人自学,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加强党史学习,并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宣传普及党史知识,掀起党史学习热潮;组织观看“红色作品展”、组织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组织荷塘红色基地现场教学,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学习资料送到部分年龄大的老党员手中,共同学习研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坚持为民理财。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财政业务“两手抓、两促进”。
(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过硬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廉政防线建设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有效开展党规政纪宣传、典型案例通报和廉政警示教育。二是坚持“一岗双责”,紧紧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高效推进全局财政经济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与财政工作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各项工作要求全面实施。三是立足抓早抓小,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做到立行立改,对违纪违法问题,将严肃问责,决不含糊,促进监督责任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我区财政工作总体运行平稳,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收入质量不高,税收结构失衡;二是库款银根收紧,资金调度困难;三是财力增量有限,收支矛盾突出。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昌江区财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工业强区、文明新城、开放融合、幸福共享,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3344”发展战略,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扛起财政更大担当。
(一)在提升保障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固本培元上,对增加税收且成长性好的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打牢财政持续增收的基础。同时,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实力,培育壮大税源。二是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要以凌富生物医药、LED照明等重点项目为主,加强项目纳税服务和管理跟踪,加大对意向性税源的监控和关注力度。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要跟进研究国家最新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加大对上汇报衔接力度,做到主动对接、精准对接,用针对性强和成功率高的项目吸引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
(二)在实施精准服务上出实招。一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实行中央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延期至2023年的政策,落实将小微企业年化担保费率降低至1.5%及更低水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多点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用足用活用好“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政策工具,实施专项再贷款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一是加强资源整合。要整合卫生和教育资源,为落户企业职工提供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整合工商信息,实现企业注册信息共享。二是推动资金和政策整合。加大财政资金使统筹整合力度,建立“资金池”,集中财力重点投向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着力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关键环节上打通影响“循环”畅通的堵点,破解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瓶颈约束。
(四)在加强队伍建设上谱新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不懈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全面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严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