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昌江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昌江区财政局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深化改革、推进财政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积极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服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收入方面: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680万元(同比增长6.11%)。其中:税务27380万元(同比增长16.96%)、财政46300万元(同比增长0.59%)。税收占比为37.16%。
收入方面:2023年,全区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247万元(同比下降15%),政府性基金支出84150万元(同比增长124.03%),国有经营支出29万元。
优先保障民生福祉。
一是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管力度。作为财政部门,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和有关单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征收体制,提升服务水平,各类保险金的发放,提供重要的资金保证。对各项社保资金按险种设立专账、专户核算,不断加强收支管理,确保各类社保资金及时到账拨付。全年收到上级资金文件共 32份,金额总计2383.995万元,已拨付2029.225万元,剩余354.77万元在拨付中。
二是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今年我局持续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2023年,全区教育支出36062万元,其中包含公共经费支出约18043万元、校舍安全支出126万元、困难学生资助371.968万元等。
三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固实施。我局把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新农村建设、落实中央各项惠农补贴发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其中2023年度共投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750.46万元、惠农补贴发放资金760.63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748.12万元,一次性种粮补贴12.51万元。
持续强化资金管控。
一是强化债务管理。2023年,全区专项债务32000万,一般债务8134万,再融资债务5044万,合计45178万。全区综合债务率在安全区域内,2023年我局已继续加大隐性债务化解力度,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
二是巩固专项资金管理。在直达资金分配、支出方面,安排专人对分配、支出情况进行监督调度,严格按照规定路径、用途使用资金,统筹运用日常监控,对违规使用资金等问题早预警、早发现、早纠正,确保资金尽快落地发挥实效。截至目前,累计收到直达资金指标共计28258.44万元,全部直达资金都已在区财政公共服务中心的监控监督下完成了定点定向分配支付。
三是落实专项资金拨付。2023年共拨付专项资金2951.74万元,其中:拨付昌江自规局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280万元,下达荷塘基本建设经费5万元、鱼山3万元,拨付区交通局车购税补助147.2万元、农村客运补贴7.07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9万元,区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09万元,区农水局稻谷价格补贴224.9万元、水库移民资金357万元,联合区应急局下达全区自然灾害救灾资金411万元,拨付区住建局省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90万元,联合区住建局下达新枫街道省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0万元,下达鱼山道路硬化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新枫街道省级应急管理专项资金2万元,拨付区工信局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元,下达商贸市场建设补助10万元,2023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34.4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296万元,下达发改委2023年军民融合发展专项5万元,2023年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240万元,2023年第五批省级基本建设专项资金75万元,下达商务局外经贸发展资金15万元,下达现代商贸业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资金24万元,下达丽阳2022年生态创建奖补资金6万元,下达省属(含下放)关闭破产改制国有企业逐年支付费用资金19.17万元。专项资金的及时拨付,确保了专项资金使用高质高效。
四是坚实企业融资供给。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财园信贷通纳入融资担保体系,2023年全区共担保发放贷款9720万元,发放贷款20户企业。
不断提高财政监管。
一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更加严格。截至2023年12月,各预算单位对照2023年度预算项目申报时的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通过信息采集、分析、核查等方式,开展了1-3月、1-6月、1-9、1-10、1-11月五次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另一方面,我局积极部署,认真开展重点监控和评价,选取了我区资金额度较大、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作为重点绩效监控和评价工作。2023年共24个项目、部门整体和政策进行了重点评价,同时对4个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10个部门整体进行自评复核,为2024年预算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财政项目评审更加科学合理。今年以来预算评审工作严格执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共评审项目共17个,送审金额总计23715.21万元,审减金额为1502.02万元,审减率为6.3%,通过评审有效规范了政府财政投资行为,为财政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财政惠农补贴发放更加准确。一方面,为确保惠农补贴发放顺利进行,我局严格按照津贴发放的“五个严禁,四个禁绝”,使惠农补贴资金更快捷、平安地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同时增强部门协调,积极扩展惠农补贴的发放规模,将财政面向农民的所有惠农津贴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一卡通”发放,全力扩展惠农补贴发放规模和项目。另一方面,对于发放的各项补贴,认真按照公平、公开、合理的原则,实施张榜发布,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严厉打击套取、挪用、克扣津贴资金的行为,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由于更换系统,我局于2023年8月1日停止养老一卡通发放,2023年,一卡通发放金额为3725.3万元,发放人次75598,无一错漏。
四是政府采购更加节约。2023年,昌江区共完成采购预算金额16975.3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6424.54万元,节约金额550.8万元,降低了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其中:完成电子化公开招标项目22次,其中预算金额6744.34万元,中标金额6193.54万元,节约金额550.8万元,节约率8.16%;完成电子卖场采购预算10231.08万元。
(五)全面优化采购营商环境。
一是完成营商环境情况。昌江区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改革创新任务清单,2023年,我局作为责任单位涉及的事项共有13项,已全部完成。
二是全面落实“一号改革工程”。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提升任务清单,紧盯政府采购领域评价指标的短板、弱项,制定印发《关于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制的通知》,扎实细致的开展“不见面开标”政采专厅建成投入使用、政府采购供应商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制、非招标采购方式电子化开评标等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六)持续深化国资管理。
一是我局每月按照市级要求在每月10号之前完成资产月报和租金减免月报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并在年初以及年初完成年报系统上报。
二是根据省财政厅发布的《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模块实施运行工作的通知》(赣财资[2023] 12号)要求完成了全区资产清查盘活工作,并在7月19日前报送完成了资产盘活工作进展、工作成效、主要经验和相关数据。
三是根据省财政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模块实施运行工作的通知》(景财企[2023] 10号)要求,通知各个单位完成预算一体化新系统的迁移和资产管理员信息录入。
四是配合国资公司、城投公司及债务股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在昌江区清理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与此同时,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增支需求依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
二是争取上级资金力度有待提高。受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中央和省财政加大了对地方资金的支持,从争取上级资金和政府债券的情况来看,各部门争取上级资金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政支出压力。
三、2023年工作谋划
一是做好资金调度工作,积极主动协调资金支出。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资金调度管理机制,合理安排资金,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按照“合法、合规、安全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强库款运行管理工作,加大对财政暂存款、暂付款的清理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支付保障力度。
二是精打细算优结构,全面铺开零基预算计划。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打破部门支出固化僵化、预算安排只增不减的格局,探索形成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支出绩效化的零基预算模式,对单位预算编制实行“零基预算”,公用经费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一方面全面实施预算项目库动态管理,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改变预算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另一方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三是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加强重点项目事前评价。我局将逐步扩大绩效管理的范围,将常态化绩效管理范围由重点聚焦项目绩效,扩大至政府和部门财政运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领域,督促全区各部门在重点民生领域、重点建设领域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推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深入、深化。同时加强各领域重大项目事前评估的建设,强化事前源头控制,全面推进事前评估工作。
四是完善各项惠民补贴政策,推动项目申报以及资金监管工作。一方面切实抓好移民直补、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国家惠民财政专项补贴工作,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以及及时准确的发放。另一方面提前布置项目申报实施等有关工作,加大项目核查力度,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继续加强项目库建设,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提高项目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的对接工作,对项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以便及时争取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