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爵振、许元和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复兴千年瓷都,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昌江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
一是持续强化陶瓷文化保护。加快推进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征拆,目前征拆工作基本完成。丽阳古窑址保护传承方面,安防工程设备采购项目已经开始,施工设备陆续进场,本体保护及保护性建筑改造项目设计方案正在完善,预计12月底前可以完成保护房和安防建设。
二是积极推动陶瓷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依托昌江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卡地克、盛世泥火、嘉宝瓷业、宁封窑等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且颇具特色的陶瓷企业。目前,全区从事生产陶瓷企业和作坊584家,2022年实现产值近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11家,包含日用陶瓷企业2家、建卫陶瓷企业3家,先进陶瓷企业3家,陈设艺术瓷企业3家。嘉宝、景铖2家陶瓷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另一方面,高质量举办首届景德镇国际设计周、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展等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宁封窑陶瓷文化和数字直播基地。目前,宁封窑御瓷馆、外销瓷博物馆、合盛宁封臻瓷艺术馆已经先后开馆运营,企业与20余家知名抖音陶瓷类直播间签订了直播带货合作协议,部分直播已经开始。
三是不断加强中小学陶艺教育。《景德镇陶瓷史话》《景德镇陶瓷文化》等一批教材进入课堂,标志着我区陶瓷文化进校园工作已全面铺开,为今后普及、弘扬和传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促进试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区中心幼儿园秉持“美乐童年·陶润生命”的办园理念,开设了美陶创意吧(美术室)、陶乐手工坊(陶泥室)等特色活动室,将陶瓷工艺特色、美术工艺特色等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打造“美陶”教育。区第二十一小学以“瓷文化进校园”为主题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组建了瓷乐队。昌江区高级职业学校组建了陶艺社团,让学生体验雕刻陶艺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其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强化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加大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与第三方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昌江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实现对发明专利动态监控,及时关注重点数据指标,目前该平台整体运营情况良好。二是组织开展昌江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摸排行动。密切关注区内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为重点企业提供免费知识产权管理和发展战略方面帮扶工作。三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陶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昌江区先进陶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等一批政策文件,畅通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查处力度。
五是多措并举助力陶瓷企业发展。一是不断强化政企、银企合作,充分利用好“财园信贷通”“财复贷”等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应贷尽贷。2022年以来,为8户陶瓷生产企业贷款4120万元。二是借助推进区域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促进区域传统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帮助上云企业了解上云价值、发掘转型潜力。2022年,帮助497家陶瓷企业上云上平台。三是全力推进“映山红行动”,大力推动区陶瓷企业上市挂牌,目前盛世泥火等陶瓷企业完成股改。四是常态化开展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坚持每月集中开展一次“企业服务日”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温暖。五是持续完善辖区内公交线网。目前,我区基本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10条公交镇村班线运营良好,对全区行政村和高新区的企业进行了全覆盖。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组织陶瓷产业人员参训或开展活动,使其提高素质增才干、开阔视野促创新。七是加快推进试验区项目建设。2023年,我区3个在建项目被纳入国家试验区项目进行调度,分别是凌富医药项目、安正科技项目、黑猫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目前三个项目均进展顺利。
昌江区作为景德镇市的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工业枢纽、交通枢纽,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主线,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四项工程,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强区、文明新城、开发融合、幸福共享,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