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全区“两山转化”工作,现将《景德镇市昌江区“两山转化”2023年度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6月13日前书面反馈至昌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逾期视为无意见。联系人:吴喜珍, 联系电话:0798-8389957,邮箱:cjqfgw@163.com。
昌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12日
景德镇市昌江区“两山转化”2023年度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全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两山”理念深化之年,为切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通道,制定2023年工作要点及计划安排。
一、工作目标与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五新”战略行动,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为重点,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和市场化交易机制,完善“两山转化”平台体系,挖掘生态产品的内在价值,实现生态资源标准量化、合理流通,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约束和推进机制,保障和激励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高标准建成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昌江经验”。
二、工作要点及计划安排
(一)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
1.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加强对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数据的整合,建立生态产品数据库,完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牵头、区林业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2.根据江西省制定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开展全区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开展GEP核算结果应用成功案例研究,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推动核算结果应用。〔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发改委,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3.加快制定生态产品评估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建立评估专家库,积极培育评估中介机构,加强专业评估人员配置,提升基层专业技术素质和承接核算统计业务能力,构建生态产品第三方评估体系。〔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发改委、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林业局、区文旅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二)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
4.开展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培育及平台建设对策研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市场化交易。〔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昌江生态环境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5.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策研究,推动CCER林业碳汇开发试点创建。〔责任单位:昌江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三)构建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6.探索生态公益林及天然商品林“以效益论补偿(补助)”的新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标准。〔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7.建立健全湿地(水库)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补偿制度。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和损害赔偿标准,探索以农作物和渔业受损、社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各类水库(人工湿地)退出人工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水库)补偿模式。〔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8.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建立跨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昌江与乐平、昌江与鄱阳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区域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责任单位:昌江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完成时间:2022年10月〕
9.坚持“谁破坏、谁赔偿、谁担责”原则,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公安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及法院审判制度的有效配合和衔接,在全区范围内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机制完善、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公开透明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单位:昌江生态环境局、昌江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10.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工厂体系建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抓好电厂二期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昌江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区工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四)完善“两山”转化平台体系。
11.充分发挥景德镇市“两山转化”研究院智囊作用,一方面开展政策、生态产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研究,另一方面进一步与国内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2.结合全区重点项目库,进一步梳理2023年度两山转化项目库,筛选出重点项目,实施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项目调度协调机制,切实抓好项目落实。〔责任单位:区发改委、昌江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完成时间:2023年12月〕
13.探索生态资源管理、整合、转换、提升、交易的整体机制,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责任单位:区发改委、昌江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4.围绕打造省内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两山转化改革先行区、两山转化样板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生态康养等产业。〔责任单位:区发改委、昌江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昌江分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五)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约束机制
15.开展生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构建覆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估及成果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发改委、人行景市中心支行,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6.将“两山转化”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发改委、区审计局,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六)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17.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区两山办统筹协调“两山转化”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的协调机制,安排专人开展“两山转化”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区两山办定期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调度,确保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8.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两山转化”的研究,强化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制定配套人才激励保障政策,筑起“两山转化”人才高地,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举办“两山转化”培训班及高峰论坛。〔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9.鼓励支持荷塘乡大胆创新,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市级试点,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支持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各类形式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20.加大对典型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培育普及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让广大群众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参与者、推广者和受益者,为“两山转化”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融媒体中心,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两山转化”推进领导小组全面协调两山转化工作要点及计划安排推进实施,各责任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负责科室全力抓的工作局面,推动“两山转化”工作落地生效。
(二)加强统筹谋划。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两山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两山转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强力推进,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工作要求,挂图作战,逐一解决推进问题,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强经验推广。各责任单位要深入总结“两山转化”成效的先进经验和工作亮点,形成一批有价值、有指导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区“两山转化”工作走深走实。
征求意见结果:
暂无征集结果!
网友意见: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