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市工信相关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及重点内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全区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向前,坚决打好工业三年倍增收官战。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积极跟进学习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亲临景德镇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专题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进行学习领会和深入讨论,确保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2023年以来,共召开局党组会议10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评议党员1次;主题党日活动11次;书记上党课活动3次。于今年11月,邀请了市委党校副教授杨璐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专题辅导。
二、坚持稳中求进,全方位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坚决贯彻“工业强区”战略行动,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全力以赴做大产业、做实项目、做旺企业、做优环境。
(一)以强监测力保企业运行,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企业加强工业运行态势监测分析,加强与区发改、统计等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反映趋势性、苗头性问题,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提前做好预警预判。2023年全区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平稳向好:1-10月昌江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5%,增速位居全市第二。1-9月工业投资额11.79亿元,同比增速为91.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9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1.71亿元,同比增速为576%,增速排位位居第一;1-9月昌江区工业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27.45亿元,同比下降9.78%。
(二)以强投入筑牢发展根基,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一是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区工信局进一步加深对国家、省、市申报政策的研究,加强对企业项目申报一对一指导,严把材料审核关,不断提升企业申报材料质量,倾力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今年以来,共帮助指导18户企业申报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西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以及江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项目。其中,鑫景舟、迪拓新材料等2户企业已成功申报2023年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盛世泥火、宁封窑等5户企业已成功申报2023年江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二是培育一批潜力企业。积极联动各部门加大对全区工业企业摸底排查力度,把有发展潜力的小型先进工业企业纳入“培育库”,进行重点扶持,引导升规入统,鼓励做大做强。截至目前,江西鸿陆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已纳入昌江区规上工业企业库。同时,对标升规入统目标,正在组织8户企业准备升规材料,其中3户企业的升规材料已报送至上级统计部门,力争完成升规入统全年目标任务。
(三)以深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有序。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规模倍增。一是推动万企上云。区工信局会同三大运营商等云服务商深入我区重点企业,调研企业上云需求,引导企业实施上云。2023年1-10月,昌江区完成上云上平台企业数1438家,排名全市第一。二是推动两化融合认定。区工信局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持续推动两化融合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2023年,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并荣获景德镇首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评定证书”。同时,2023年我局共组织10户企业完成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三是推动软件企业培育。我局深入挖掘昌江区辖区内软件企业,加大软件产业培育工作,积极推进软件产业技术改造工作,为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昌江区软件企业营收总计13910.04万元,排名位列全市第一。
(四)以抓节能助推绿色发展,生产结构逐步改善。一是加强技改项目立项工作。充分发挥节能服务功能,对全区工业技改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做好技改项目备案工作,从源头上严格把好节能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2023年以来,我区共计6个工业技改项目,其中节能减排降耗项目2个,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增资扩产项目2个,其他类型项目2个。二是推进化工重点监测点申报。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加强重点化工生产企业监控管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区工信局开展化工重点监测点申报工作,与各指标相关监测单位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完善相关申报材料。2023年,区工信局共组织3户企业申报化工重点监测点。三是稳步推进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为优化鱼山医药产业园产业布局,规范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其安全发展与绿色发展水平,对照《江西省化工园区认定工作流程(试行)》持续推动认定工作进程,不断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多次主动与省、市对口部门接洽相关工作,按照江西省化工园区申报认定有关材料清单,精心组织准备各项申请认定材料。省工信厅已将认定材发给了省直相关8个部门,预计于11月底,省直8个部门完成回函。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区工信局坚持走高质量工业发展之路,为有效淘汰落后产能,牵头联合相关11个部门出台《昌江区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关停昌江区华圆纤维耐火材料厂、昌江区素芳玻璃制品厂等2户属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同时,区工信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摸排各辖区内地条钢相关情况,将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监管形成常态化工作。今年以来,昌江区内无地条钢“死灰复燃”现象和新增钢铁产能。
(五)以优服务提振企业信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区工信局坚持以党建引领,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在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等方面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效能。一是用好政策资金,解企业发展难题。用好、用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及财园信贷通等政府政策性资金,将政策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做到快享直达,减少政务审批流程,让企业轻装前行。今年以来,通过惠企通平台“一网通办”惠企事项,一站式为28户企业拨付惠企资金共计275万元。二是搭好政企沟通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做好企银牵线搭桥人,通过财园信贷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共为19户企业提供融资续贷,共计8240万元。三是开展清欠专项工作,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区工信局联合区财政局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加强部门协调联动,集中力量化解本地区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2023年,共摸排出拖欠中小企业账款4例,拖欠金额共计851万元,现已全部清偿,清欠工作完成率达100%。区工信局将继续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清欠工作按时完成。四是做好政策上门,创优宣传环境。政策宣传到位、入心,企业才能更好享受政策,区工信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上户走访、企业服务日、政务网站公开以及融媒体宣传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将政策送到企业身边。今年以来,区工信局累计向企业宣传惠企政策共计110家次。
(六)以兴人才助推工业发展,人才资源支撑明显。一是建章立制,完善人才办法。全面开展我区工业企业人才引育情况摸底工作,制定《昌江区工信局人才评价标准及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对人才E类及F类评价标准予以补充,组织企业申报人才工作为完善全区人才资源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推动企业人才评定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美琳康大及宏亿电子分别推荐一名职工认定E类人才,已通过我局初步审核。二是打造发展平台,强化人才培养。为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潜力,区工信局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共同打造中小企业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的平台,通过组织企业人才参加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江西)高级研修班及专业技能培训会,为人才发展提供机会,提升人才专业化素质。2023年,组织约160名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学习培训。
(七)以多举措促进转型升级,先陶产业发展显著。昌江区依托瓷都的优势地位,通过企业扶持、产业环境优化、重点项目打造多管齐下,现已培育了卡地克、盛世泥火、嘉宝瓷业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较大、颇具特色的陶瓷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先进陶瓷企业有18户,其中规模以上先进陶瓷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39%。昌江区先进陶瓷企业预计2023年完成产值15亿元,力争完成18亿元。2024年预计完成产值19亿元,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昌江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三、坚持综合施策,全力做好各项安全发展工作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督导工作。区工信局紧紧围绕“强化责任、落实措施、保障安全”的理念,以服务指导和监管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建章立制、深度摸排、多样化宣传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链条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燃气梭式窑企业以及工业制造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2023年,2023年共牵头检查次数22次,共检查出企业隐患问题63个,均已全部整改完成。截至目前,先进陶瓷企业有19户,其中规模以上先进陶瓷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37%。昌江区先进陶瓷企业预计2023年完成产值18亿元。2023年,昌江区目前总计入规5户企业,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将达57户,将完成工业倍增预定目标。
(二)着力推动空中乱象整治工作。以“整洁、整齐、整治”为目标,区工信局进一步顺机制、强管控、增投入、促合力,以项目化整治与上报点位零星清零整治行动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对“空中乱象”整治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2023年,区工信局共整治平台督办单1400多个,遍及全区6个乡镇街道,处理率达90%以上;全面开展摸排,针对零星整治无法达到效果的点位,梳理出8个项目化整治工程并有序推动;联合运营商和相关单位前往督办单中景航社区、古城村的重点难点进行实地督导33次;大力开展挂牌行动,共41个项目化工程和工程化点位合格检测,今年目前预计投入资金超500万元,远远超出历年来的总和。
四、存在的问题
(一)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区四家重点企业(黑猫股份、景焦能源、景德镇发电厂、富祥药业)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77%,营业收入占比更是高达86%。但今年以来,如黑猫炭黑、景焦能源及富祥药业等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因外贸出口下降、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导致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同时我区其他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偏小对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率低,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升规入统工作进度放缓。因统计部门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升规入统申报关网时间提前至11月2日,较于去年提前了两个月,而企业在申报关网前只有1-10月的应税销售收入,较升规入统标准还差一定距离,这一不利因素将进一步对企业升规入统产生负面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着力提振工业经济。强化对全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监测。进一步全面排查摸清辖区具有成长潜力的工业企业资源,健全昌江区“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及时将达到要求的企业入规入统,做到应入尽入,壮大我区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持续推动“双一号工程”。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驱力,抢抓机遇、全面布局,全力推进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手段助推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同时,以服务好企业为出发点,充分宣传好、使用好、落实好惠企政策,大力帮扶现有企业,优化服务质量和效能,优化要素保障,真正做到“一企一策”“一产一策”“点对点”帮扶。
(三)牢固促动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努力开辟新增长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陶瓷等领域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区工信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精准施策,全力做优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确保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