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交通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昌江区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H22000/2008-00107 发布时间: 2008-10-29

 

 

  

 

《“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

 

 

 

 

 

 

 

 

 

 

 

 

 

昌江区交通局

 OO五年六月十六日


昌江区《“十五”交通建设规划》

 

一、“十五”期末公路概况

昌江区位于闻名于世的景德镇城郊区,与浮梁、乐平、波阳相邻。昌江区怀抱瓷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206国道南北贯通,皖通铁路东西相连,昌江河全境穿过。有新建的九景高速公路和支线连通黄山,4C级罗家机场通往全国各地,昌江渠化水运可容300吨货轮直航,电力充足,有赣东北五个大中型变电站,通讯发达,我区所属各乡(镇)场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矿金、砂石、瓷土、煤、矿泉水、砖瓦粘土等各种矿源12种之多,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全区国土面积为429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园林55702亩、林地3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16%,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1.42万亩,还有郭璞峰、月亮湖等多处旅游休闲景点可以开发利用,对全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昌江区是一个具有多种工业和综合性大农业为发展基础的城郊区。全区人口16.6万人,农村人口8.9万人,非农业人口7.7万人。区内有省、部级国有企业多家,乡镇工业较为发达,现已拥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5家,超五百万元的企业10家,超百万元的企业107家,省一、二级企业21家,企业总数达到2851户,区内化工园区、高新开发区是投资的热点地方。主要工业产品有玻璃制品、日用陶瓷、陈设瓷、雕塑瓷、机制砖、仪器饮料等120个系列。经济发展迅速,全区2004年社会总产值17.3亿元,工业总产值9.3亿元,农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7178万元,人平纯收入3484元。

机械、化工、建工建材、电子、食品、陶瓷是区域内支柱产业。机械工业有昌河、华意等大中型企业机械配套产品,技术含量高。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化工工业有焦化、昌河、华意所需的化工系列产品,建工建材业发展旺盛,电子工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陶瓷工业稳健发展、陶瓷艺术制作、民间陶瓷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发展加快。全区企业产值、工业产值、服务收入年增长12.9%。企业税金增长12.8%,民营企业达到1820户,完成产值达到5.4亿。新增投入增加、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发展态势很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区域内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生产条件较好。生产产品、品种多、产出高、效益好。而且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持续平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菜篮子”工程不断增强。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合理。养殖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科技兴农度加大,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农田水利基础不断改善,森林资源丰富。“跨世纪绿色工程”正在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陶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山水风光优美秀丽。有三闾庙景区、冷水尖景区、月亮湖生态旅游区、郭璞峰景区、胭脂岩度假村、岚山度假村、二亭南山寺景区以及荷塘旅游景区等。旅游事业不断发展,是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改善旅游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商品流通迅速,区域内有里村、陶瓷、老厂日用陶瓷、前街艺术瓷等八大市场。农村集贸市场活跃。社区服务层次多,行业不断新兴;物业、土地、房业都是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优势。

区内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优势主要依据主产业,发展区内公路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十五”期间,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公路、铁路、水路相互衍接。网络不断优化,公路优为突出,公路占据主导地位。从线路及布网情况看:水路为35.5公里,占总里程0.9%;铁路为36.1公里,占总里程9.5%。公路为305.2公里,占总里程81.5%。公路遍及区域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区的公路建设事业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支持下,公路建设的机遇如潮水般涌来,公路建设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全区五乡一场全部通了油(水泥)路。55个村其中不通公路的10个,不通油(水泥)路的21个,已通油(水泥)路的24个。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公路为支架,村级公路为细脉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部分循环的公路网络。全区在册公路总长318.97公里,县级公路82.9公里,乡级公路164.41公里,村级公路26.88公里。但是,我区公路网流通水平低,2004年全区列养公路仅有43.3公里,占总里程的15.7%。按行政等级分:县道682.9公里,占总里程30.2%;乡道45164.41公里,占总时程60%;村道26.86公里,占总里程18.8%国道。按技术等级分:四级公路140.26公里,占总里程51.5%;等外公路125.67公里,占总里程45.8%。按路面结构面分:水泥路面101.6公里,占总里程37%;中级路面11.8公里,占总里程4.3%。低级路面160.77公里,占总里程58.6%

由此可以看出,公路网络布局不够合理,技术等级低,路面结构差。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列养公路少,技术力量不足,断养失修公路严重。其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投入少,管理模式陈旧,充分表现了公路“六、七十年代的公路现状,八、九十年代的管理模式和资金运作的基本特征。”落后的公路状况,成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适应了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公路畅、百业兴,要快富、修大道。我们必须举全区之力,变交通部门行为为全社会行为,加快公路发展。改革完善县乡公路管理体制,用足用活政策,真正按照“建、管、养”并举的方针,促进和保障农村公路的发展,为我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而努力。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1、“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平安交通,切实根据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市、区交通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下,结合自身地域的特点地位,合理地提出我区交通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

2、“十一五”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区域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交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3)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平安交通的原则。

4)坚持依靠全民参与,依靠科技进步,依法保护和建设的原则。

5)坚持宏观调控,协调发展的原则。

6)坚持交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7)坚持公路建设与道路运输业发展并进的原则。

3、“十一五”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

2010年,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加网络结构明显合理,运行质量明显改观,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劳动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其它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基本协调和顺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服务国防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公路、水泥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总体改善,为实现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十一五”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规模

1、规划年限

A、规划年限为2006年—2010年。

B、规划工程项目开工年为20062011年。

2、规划原则:

按照现有公路的里程,根据行政村及自然村实际需要,按轻重缓急予以规划。建设重点为乡通乡的重要公路干线及没有公路或未通水泥路通行政村和自然村。“十一五”期间,实行乡乡,村村及自然村百分之百通油(水泥)路目标进行规划。

3、公路建设里程及总投资概算

A、“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二级水泥路面35公里,四级水泥里程为141.71公里。其中乡通乡水泥建设里程85公里,乡通村水泥路80.32公里,村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里程11.39公里,建设总里程为176.71公里。

B、“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乡、村、自然村水泥路投资总概算为10001万元,其中:乡通乡水泥路投资概算为7270万元,乡通村水泥路投资总概算为2377万元,村通自然村水泥路投资总概算为354万元。

4、“十一五”规划项目预期效果

“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完成,将全面改变昌江区公路的状况,可新增县到乡等级水泥路85公里,新增比例60%,使县到乡水泥等级公路达到100%,新增乡镇通村水泥公路80.32公里,新增比例为48.9%,乡镇通村水泥达到100%,新增村通自然村水泥公里11.39公里,新增比例为37.2%,基本实现自然村村通水泥路,公路等级水平有所提高。全区社会生活环境将变得更好。

四、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向统一开发,有序竞争的规范化道路迈进,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使我区道路运输业务稳步向前推进,特对我区“十一五”期间道路运输业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划:

1、大力发展区乡客运,全面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的目标。

2、建立货运配载信息中心,组建专业旅游客运企业。

3、引导、发展汽车维修业,提高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

4、完善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完成3个区乡站建设。

5、大力发展客货运输市场,使我区客货社会车辆保有量达到600辆。

五、渡运设施规划

1、全面落实民渡更新改造计划,全区13条民渡实施全面更新改造,以提高全区渡运整体技术状况。

2、民用渡口逐年修建渡运码头,完善渡运基础设施。

六、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把交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3、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交通建设。

4、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5、采取优惠政策,拓宽集资渠道,争取资金投入。

6、抓好交通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7、做好宣传工作,为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附表1:“十一五”时期重大项目规划

2:昌江区《“十一五”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00五年六月十六日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