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景德镇市昌江区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联系人:张运新 联系电话:0798-8330717
中共昌江区委办公室
昌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 年 7 月 18日
景德镇市昌江区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安排,决定在全区开展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优化区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为重点,以调整乡村小规模学校为抓手,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改善区域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增强保障学生就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学校差距,让农村学生公平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为昌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
坚持从实际出发,一乡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档,区分不同情况稳妥实施,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在确保不因此出现失学辍学的前提下,依法依程序对农村学校进行合理优化布局。
(二)坚持科学规划
全面掌握试点区域内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等情况,深入了解群众意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研判分析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妥善处理好学生方便上学与接受质量较高义务教育的关系,科学规划乡村学校布局,坚决防止因布局调整导致学生辍学。
(三)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优化乡村学校布局中面临的学生交通接送、寄宿用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以及原有教师调整分配、区域中心学校办学质量等问题,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逐个加以解决。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
(四)坚持尊重意愿
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对条件暂不成熟、不符合调整要求、群众不同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不强行撤并调整。
三、工作目标
到2023年8月,全区1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优化到位,3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优化到位。
(一)全区学校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8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包含2所民办学校),初级中学3所,完全小学37所(含12所教学点)。有中小学在校学生共计21695名,其中小学生13755人,初中学生5219人,普通高中2721人。教职工1176人,其中小学教师722人,初中教师273人。
1.城区学校基本情况。城区16所学校,其中完小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1所,完全高中2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4037人,其中小学生10076人,初中生3961人。义务教育学生全区占比74%。教师623人,占全区教职工52.9%。
2.农村学校基本情况。农村学校32所,其中完小15所,教学点12个,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数4937人,其中小学生3679人,初中生1258人,义务教育学生全区占比26%;教职工553人,占全区教职工47%。
3.农村小规模学校基本情况。全区农村现有小规模教学点15所,在校学生77人,全区占比0.35%;教职工26人,全区占比2.2%。其中学生规模10人以下12所,10人至30人的有3所。
表一 全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情况
学生规模 |
小规模学校个数 |
学生数 |
班级数 |
教职工数 |
10人以下 |
12 |
23 |
7 |
8 |
10人—30人 |
3 |
54 |
12 |
18 |
合计 |
15 |
77 |
19 |
26 |
(二)拟优化学校基本情况
今年拟优化6所小学(教学点),拟分流师生涉及两个乡镇35名小学生,12名教师。为做好师生及临聘人员分流工作,我区制定《昌江区中小学生安置方案》(附件2)及《昌江区优化资源配置教师安置工作方案》(附件4)。
四、优化安排
(一)科学优化调整乡村学校布局
坚持有利于为农村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尊重群众意愿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努力解决农村学校“小而散”“空心化”问题、防止过度集中导致学生上下学困难或出现大班额大校额,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及时向家长发布优化调整方案,确保依法合规、好事办好。我区2022年已撤并学校7所;2023年拟撤并学校6所,学生35人,计划将学生妥善安置到鱼山镇旭阳小学、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丽阳镇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
昌江区2022年已撤并学校情况明细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生数 |
班级数 |
教师数 |
分流学校 |
备注 |
1 |
鱼山镇新桥教学点 |
0 |
0 |
0 |
鱼山中心小学 |
|
2 |
丽阳乡芦源教学点 |
0 |
0 |
0 |
丽阳中心小学 |
|
3 |
丽阳乡古田教学点 |
0 |
0 |
0 |
丽阳中心小学 |
|
4 |
荷塘乡童坊教学点 |
0 |
0 |
0 |
荷塘中心小学 |
|
5 |
荷塘乡陈湾教学点 |
0 |
0 |
0 |
荷塘中心小学 |
|
6 |
鱼山镇吕蒙小学 |
0 |
0 |
0 |
景德镇市航空学校 |
|
7 |
鱼山镇凤岗小学 |
0 |
0 |
0 |
景德镇市航空学校 |
昌江区2023年拟撤并学校情况明细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生数 |
班级数 |
教师数 |
分流学校 |
备注 |
1 |
鱼山镇良港小学 |
4 |
2 |
2 |
鱼山镇中心小学或旭阳小学 |
|
2 |
鲇鱼山镇新柳村龙源教学点 |
5 |
1 |
1 |
鱼山镇新柳小学 |
|
3 |
鱼山镇上徐教学点 |
7 |
1 |
2 |
鱼山镇金桥小学或鱼山中心小学 |
|
4 |
丽阳镇洪家教学点 |
5 |
2 |
2 |
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或丽阳镇中心小学 |
|
5 |
丽阳镇枫林教学点 |
2 |
1 |
1 |
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 |
|
6 |
丽阳镇港南教学点 |
12 |
2 |
4 |
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 |
通过优化,到2023年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由目前的29所(小学27所,初中2所),调整到16所(小学14所,初中2所)。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规划高标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构建布局科学合理,乡村学生上学由“就近就便”转向“就优就好”。
(二)着力改善区域中心学校办学条件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乡镇中心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功能,开展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优化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浴室,重点配齐食堂餐位、宿舍床位、饮用水机位、浴室和厕位等设施,配备生活老师、宿管、食堂、安保等必要人员,满足学生生活服务基本需要。
(三)有效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
学生上下学原则上以走读为主,在具有保障条件的前提下适当寄宿。采取政府和家庭合理分担交通成本机制,开通乡村道路客运班线,精心细化交通组织,合理确定交通线路和接送站点,为学生上下学最大化提高便利。坚持学生自愿、统筹兼顾、属地管理、惠民便民等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订制专用校车接送。全区本次撤并需安排上下学交通学生35人,需每日交通接送16人,计划采用乡村公交延伸办法安排,开通3条公交线路,设置上下车站点处,采取政府购买和家长合理分担成本的方式解决交通费用问题。
(四)全面提高区域中心学校教育质量
统筹协调各类教育资源,增强中心学校管理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待遇政策,为中心学校配齐配强合格教师,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教研和课改工作,加大质量考评效果。支持县城学校与区域中心学校实施结对帮扶,建立中心校、学校教育教学督查制度,积极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高效课堂等改革,全面提高乡镇中心学校办学水平。
(五)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对优化学校涉及35名学生,其中随班就读学生2名。通过大普查,对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接受学校要特别关心、爱护撤并学生,积极组织班队会,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开设心理课。对住宿学生、留守儿童做到“生活优先照顾、学习优先辅导、活动优先安排”。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交通费、餐费等费用方面给予减免、甚至全免,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六)合理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
按照“有效利用,教育优先;依法处置,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形成长效”的原则,科学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等资产盘活利用办法,积极探索用好用活闲置校园校舍。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23年5月)
由区教体局牵头,对全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资源配置、办学质量等情况进行全盘摸底,初步确定保留校和撤并校,初步形成各乡镇优化小规模学校方案,方案应包括招生区域调整、学生安置、接收学校接纳能力、撤并后学生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
(二)充分论证阶段(2023年6-7月)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进行充分论证。一是举行听证会。就乡镇优化小规模学校方案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听证会应由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有关专家等方面代表参加。根据听证会意见,完善撤并方案。二是进行公示。撤并方案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后,在区人民政府和教育等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示。三是按程序报批。公示期满后,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审核,审核通过后按程序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8月)
根据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由目前的29所,其中小学27所,初中2所;整合重组为16所,其中小学14所,初中2所。
(四)检查验收阶段(2023年9月-10月下旬)
区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对此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各种移交手续的办理、校长教师的配备、学生的分流安置等情况,并及时做好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对全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昌江区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体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一)。各乡(镇)对本区域学校布局优化工作负总责,切实解决布局优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制定本乡(镇)优化布局工作的实施办法和步骤;区教体局负责学校布局优化工作中的组织、宣传、撤并等工作;区委宣传部负责试点政策宣传报道,取得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使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和配合优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昌江公安分局负责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监管,加大对机动车驾驶人不按规定避让校车等道路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维护,压实民警进校园开展法治安全宣传教育;区人社局负责撤并学校教职工的安置,安置过程中要保障人事关系发生变动的在编教职工的聘用岗位不变、基本工资待遇不变、职称评审政策不变的原则;区民政局负责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生进行确认,协助教育部门落实教育救助;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农村公交线的发车时间,确保在学校上学、放学期间的车次充足,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或者优惠票价;区财政局负责各学校固定资产审核管理,对撤并学校的搬迁资金提供保障和支持,保障农村客运补贴资金的下达,确保过渡期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撤并前发放模式发放;区国资公司负责撤并整合后闲置校舍资产评估管理;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撤并过程中发现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厉追责;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优化布局工作。
(二)广泛征求意见,合理优化布局
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度调研,召开村干部、教职工、学生家长、学生代表座谈会,大力宣传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和典型样板,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政策法规和我区实际,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加强资产管理,科学统筹推进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后,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器材、图书、课桌凳等可移动资产原则上“物随校走”,同时履行资产变更手续。土地、校舍等固定资产归区教体局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只能用于发展当地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场所等,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处置和占用。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财政国资审核评估,擅自变卖或占用教育资产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撤并学校的资产审核、登记和保管工作,有关资产处置须经区教体局、财政局、属地乡镇批准后方可实行。
附件:1.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
2.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学生安置方案
3.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方案
4.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教师安置工作方案
5.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接收学校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提升 实施方案
6.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校园校舍处置方案
7.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8.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宣传教育与舆情引导方案
附件1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做好全省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工作,现成立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及工作职责如下:
组 长: 倪卫春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昌江区委书记
伊文斌 区委副书记、区
副组长: 余世建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汪德胜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彭新建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宁烨琳 区委常委、副区长
张碧珍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 熊艳梅 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副主任
梁 毅 区委办公室主任
李镒岚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许荣崽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徐德顺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陈进辉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展图 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田兰 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庆辉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侯志军 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 磊 昌江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彭清丽 鲇鱼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胡小敏 荷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程添翼 区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和7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昌江区教育体育局,由陈进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梁鑫棠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全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方案制定、工作调度、协调和督查等工作。7个工作组分别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办学条件改善组、学生交通保障组、教学质量提升组、校园校舍处置组、信访安全稳控组、社会宣传教育组。
1.教育资源优化组
组 长:张碧珍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陈进辉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镇民 鲇鱼山镇人大副主席
程 丹 丽阳镇副镇长
张庆华 荷塘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主要职责:负责合理确定生源极少、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方案,对撒并的学生、方法和去向予以科学安排,并一校一案、一生一档,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2.办学条件改善组
组 长: 彭新建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副组长:李展图 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进辉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 罗辉 区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朱婷 区市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镇民 鲇鱼山镇人大副主席
程 丹 丽阳镇副镇长
张庆华 荷塘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主要职责:负责改善拟保留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配齐学生食堂餐位、宿舍床位、饮用水机位、浴室和厕位等生活设施和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实进一步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保障寄宿学生生活照护人员待遇,确保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
3.学生交通保障组
组 长: 宁烨琳 区委常委、副区长
副组长:侯志军 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 磊 昌江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进辉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程玺区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熊隽 昌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
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要职责:负责为撤并至接受学校就读的学生提供上下学往返公交专线服务,同时统筹兼顾老生的交通需要。通过配备定制公交安全管理员等形式努力减少学生交通安全风险,探索政府、学生家长合理的交通成本分担机制;维护校园周边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配合教育部门在农村教学点学生上下学期间开展值班护学、指导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加强校车监管等。
4.教学质量提升组
组 长:张碧珍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陈进辉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 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黎莹莹 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洪丹 区委编办副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市、区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帮扶,着力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制、市县联盟办学、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等改革,全面提高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5.校园校舍处置组
组 长: 彭新建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副组长:周庆辉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进辉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邓秋君 昌江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罗辉 区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王春媛 区卫健委工会主席、
吴镇民 鲇鱼山镇人大副主席
程 丹 丽阳镇副镇长
张庆华 荷塘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工作职责:负责科学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等资产处置办法,按照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托儿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留守儿童之家,也可用于养老等原则,妥善处理闲置校舍。
6.信访安全稳控组
组 长:余世建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徐德顺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成 员:雷建光 区委政法委四级主任科员
蔡秀梅 区委信访局副局长
熊隽 昌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
胡明华 区应急局二级主任科员
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镇民 鲇鱼山镇人大副主席
程 丹 丽阳镇副镇长
张庆华 荷塘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工作职责:负责建立健全因教育资源优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依法、及时有效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确保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7.社会舆论宣传组
组 长:汪德胜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许荣崽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成 员:梁鑫棠 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朱洪飞 区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吴镇民 鲇鱼山镇人大副主席
程 丹 丽阳镇副镇长
张庆华 荷塘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工作职责:加强工作引导,适当宣传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为全力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工作创造浓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确保全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2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学生安置方案
为加快优化我县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稳妥有序做好资源配置过程中学生安置,根据各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1.学生安置方面
(1)基本情况
本次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共涉及撤并学校6所,学生35人,计划将学生妥善安置到鱼山镇旭阳小学、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丽阳镇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见附表2-1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2)目标任务
8月底前,撤并学校的学生安置工作全部到位,不出现因试点改革引发的辍学事件。
(3)具体安排
坚持 “一乡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档”,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原所在学校、就读意愿、安置去向、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困难、交通方式、食宿安排等情况,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①我区所属荷塘乡童坊教学点、荷塘乡陈湾教学点、鲇鱼山镇新桥教学点、丽阳镇芦源教学点、丽阳镇古田教学点5所小学教学点学生人数较少,没有开办的条件和意义,2022年9月已将这5所小学教学点撤并整合。
②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九年一贯制景德镇市航空学校,地处鲇鱼山镇吕蒙村委会和凤岗村委会交界处,学校规模大,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已将吕蒙小学和凤岗小学的学生整合到景德镇市航空学校就读。
③2023年9月拟将丽阳镇枫林教学点的学生引导分流到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就读;丽阳镇洪家教学点的学生引导分流到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或丽阳镇中心小学就读;丽阳镇港南教学点的学生引导分流到丽阳镇余家希望小学就读;鲇鱼山镇龙源教学点学生引导分流到鲇鱼山镇新柳小学就读;鲇鱼山镇上徐教学点学生引导分流到鲇鱼山镇金桥小学和鲇鱼山镇旭阳小学就读;鲇鱼山镇良港小学学生引导分流到鲇鱼山镇旭阳小学就读。
2.学生住宿方面
(1)基本情况
本次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共涉及撤并学校6所,学生35人,其中没有需到接收学校住宿的学生。
(2)目标任务
加强接收学校床位供给,确保2023年8月底每个乡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接收学校学生的住宿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按照 “一乡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档、动态调整” 工作要求,新增加的学生,原则上实行走读。如果确有需要,要满足四至六年级学生住宿需求。2023年暑假期间,试点增加的学生无住宿需要。
3.学生用餐方面
(1)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10所,用餐学生 2303人;农村小学仅供老师用餐食堂20所;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后,将新增加用餐学生35人。
(2) 目标任务
加强接收学校餐位供给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2023年8月底每个乡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接收学校学生的用餐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具体安排
按照 “一乡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档” 工作要求,2023年暑假期间,根据试点增加的学生用餐需要,需扩建两所中心小学食堂,购买饮水机4台。对因资源配置分流接收的学生的餐费,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适当进行优惠;对家庭贫困户由区财政进行补贴减免。
4.工作要求
(1)提高站位,强化领导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涉及全区教育发展大局,关乎社会稳定。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全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7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和有关乡镇要把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作为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各相关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风险研判、化解包保机制,深入排查苗头问题,及时消除信访隐患,加强舆情管控,杜绝群访等事件发生。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广泛共识。
(3)严明纪律,严格考核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涉及面广,事关教育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工作组和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职,切实解决好难点、堵点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影响大局稳定和工作落实的,将按照规定严肃追责问责。年终将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各相关单位对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
附件3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方案
为积极稳妥有序做好资源配置过程中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工作,根据实际,制定本方案。
1.工作目标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涉及的鲇鱼山镇、丽阳镇两个乡镇,6个教学点和村小,35名学生提供上下学交通服务,充分保障撤点并校乡镇学生上下学交通需求和交通安全。
2.工作原则
(1)坚持学生自愿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到并入学校就读,家长自愿选择交通出行方式,乡镇中心学校协调解决;对于选择进城就读学生,学校要做好交通服务跟踪工作。
(2)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既要统筹考虑此次撤点并校学生,又要考虑撤点前已到中心校就读的学生,还要考虑秋季撤点后教学点的生源,实现老生与新生优惠一致,小学与初中优惠一致,不同乡镇优惠大体一致。对于家庭贫困户,由区财政统筹安排,统一减免。
(3)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区教体局、区交通运输局统筹安排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交通服务工作,各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交通服务及安全管理工作。
(4)坚持惠民便民原则。区财政统筹现有资金,积极支持学生上下学交通,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订制专用校车接送(或者开通符合安全标准的道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延伸线路),并合理确定交通线路和站点,学生上下学交通收费优惠(或免费),对贫困学生由区财政补贴减免。
3.工作程序
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宁烨琳同志担任学生交通服务保障组组长,区交通运输局、昌江公安分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教学网点整合学生需乘坐公共交通安排表
试点 乡镇 |
优化 学校 |
在校生数 |
交通服务人数及就读本乡镇学校 |
交通服务 |
学生费用 |
路线 |
拟投入保障 |
安全 管理 |
鱼山镇 |
良港小学 |
一年级1人 二年级3人 |
4人 |
家长接送 |
/ |
/ |
/ |
/ |
鱼山镇 |
上徐教学点 |
一年级7人 |
7人 |
家长接送 |
/ |
/ |
/ |
/ |
鱼山镇 |
龙源教学点 |
一年级3人, 幼儿园2人, 共5人 |
5人 |
家长接送 |
/ |
/ |
/ |
/ |
丽阳镇 |
洪家教学点 |
一年级3人,二年级2人 共5人 |
希望小学2人,丽阳中心小学2人。 随班就读1人 |
公交车 |
撤并学校学 生免费接送 |
洪家村-丽阳中心小学 彭家村-丽阳中心小学 |
30万 |
安全员 |
丽阳镇 |
港南教学点 |
一年级3人,二年级8人 共11人 |
余家希望小学11人 |
公交车 |
每次1元, 每学期约 200元 |
港南村-余家希望小学 |
30万 |
安全员 |
丽阳镇 |
枫林教学点 |
二年级1人,一年级1人 共2人 |
余家希望小学1人 第五小学1人 |
家长接送 |
/ |
/ |
/ |
/ |
(2)完善运营方案。由区教体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公交公司(城投公司)、区财政局针对前期摸底的路线需求,论证完善公共交通(专用校车)接送服务运营方案,明确接送的路线、站点、费用及车辆采购(配备)方案、符合资质的司机配备、安全员保障等。
(3)落实交通保障。根据前期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定,进行实施,由区教体局组织学校做好学生到校上下车、到站点上下学组织和安全教育工作;由昌江公安分局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做实做强校园护学岗,确保校园安全;区交通运输局为农村学生上下学提供公路基础设施和道路运输保障;区财政局解决交通车辆财政补贴及学生上下学交通财政补助经费。
4.工作要求
(1)经费保障。落实车辆购买(运营)经费及学生上下学交通财政补助(详见附件3-1)。
(2)交通路线。认真安排交通路线。按照相应的撤并学校(教学点)延伸公交线路,并在上下学时间加密公交班次。
(3)人员保障。 各乡镇安排安全管理员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
附件4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教师安置工作方案
为积极稳妥做好资源配置过程在编教师、临聘人员分流工作,根据实际,制定本方案。
1.工作目标
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涉及的鲇鱼山镇、丽阳镇两个乡镇内6个教学点和村小的在编教师、临聘人员提供分流安置方案,充分保障教师自身的利益。
2.工作原则
(1)撤并学校(教学点)的学生就近安置后,其学校在编教师原则上随学生并入安置学校。
(2)为了合理配置属地中心学校的师资,将部分音、体、美专任教师进行调配。
(3)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一专多能”,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素养,取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资格证,不断充实农村薄弱学校思政教师队伍。
(4)临聘教师根据自愿原则,就近安置。对辞退的临聘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3.工作程序
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彭新建同志担任在编教师、临聘人员分流安置组组长,区人社、区编办、区教体局、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1)开展需求摸底。由区教体局对各乡镇需要进行撤并学校调研,摸清在编教师、临聘人员数量、年龄、学科等情况,确定人员分流意愿,并草拟在编教师、临聘人员的分流方案。
(2)完善分流方案。由区教体局、区人社局、区编办、区财政局针对前期摸底的人员分流意愿,论证完善在编教师、临聘人员分流方案,明确人员的去留问题。
(3)落实人员保障。根据前期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定,进行实施,由区教体局组织学校做好在编教师、临聘人员分流工作;在编教师由区人社局、区编办办理分流手续,临聘教师根据自愿原则,就近安置。对辞退的临聘人员,由区财政局给予适当补助。
4.工作要求
(1)在编教师人员保障。尽快落实在编教师进入安置学校的各种手续。
(2)临聘教师人员保障。认真落实临聘人员自愿分流原则,留下的做好安置工作、辞退的做好补助工作
附件5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接收学校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并规范教学管理,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1.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以提升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关注教师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强化教学环节,提升教育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培育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2.主要措施
(1)注重办学理念,加强师德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依据。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召开专题会议,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讨论活动,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理清工作思路,引导学校和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制定出接地气,符合实际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学校各项工作。
(2)狠抓常规管理,注重课堂教学,时刻关注质量效益
围绕学情分析,建立并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以上章节、单元检测制度、教师教学业绩激励性考核制度等。明确教师的岗位工作职责与任务要求。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对各科教师作业种类和数量、测试次数、教学设计等作出详细规定。中心校每次检查工作时,都要按检查的时段制定出各种学科的作业次数,教学设计次数,特别是章节、单元测试次数,详细记录在案,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依据,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江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杜绝阴阳课表现象。
(3)加强教研和课改工作,扎实促进兴研促教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建立并完善“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新常规,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借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开展网上“晒课”、网络研修和互动研讨等一系列网络教研活动。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把“备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评价一节课、提高一节课”基本要求贯穿于课堂改革实验过程中。
(4)建章立制,强化检测,加大质量考评效果
建立教学质量监测长效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就是不断坚持对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测。建立表彰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中心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领导机构,根据管理职能,对本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准确诊断,科学客观、评价和有效反馈矫正。
中心校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专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统筹安排质量监测,督导检查,评比表彰等工作,发现和总结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共性问题,对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制定落实方案
要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查摆问题,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理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广泛争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提升质量的工作目标和实施细则,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监测、评价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排出时间表,进行任务分解,扎实有序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全面开展。
(3)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中心校、学校教育教学督查制度。原则上,中心校每学期对全镇各小学进行两次督导检查,随机进行。重点督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特别是教师到岗、签到情况,根据各校制定的教师到岗签到制度进行核实,严格按照学校所排课表上课,通过每学期的督导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提升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和具体措施。
(4)建立通报制度
中心校把每学期进行两次的质量监测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单通报到各村小,并抄送到镇政府和区教体局。以接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中心校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座谈会,寻找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共性因素,分析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指导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
(5)落实奖惩制度
中心校对每次进行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分析进行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年度主要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从绩效工资中设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项经费,用于激励在质量监测和综合评比中评出的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综合评比中连续两年八次居后的单位,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适当调整。教师所教学科,一年内四次监测全镇倒数第一,中心校找任课教师约谈,并在全镇进行通报。连续两年八次监测倒数第一,中心校以书面形式上报教体局,任课教师进行任职培训,其工作由教体局另行安排。
附件6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校园校舍处置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过程中闲置校园校舍(以下简称闲置校园校舍)动态管理,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1.处置范围为全
全区布局调整拟撤并停办的公办学校校园校舍,包括校园土地、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等闲置资产资源。
2.处置原则
(1)有效利用,教育优先。结合实际,科学研判闲置校园校舍处置方式,充分发挥闲置资源使用效益。具备使用价值的闲置校园校舍优先用于教育事业。
(2)依法处置,明确责任。闲置校园校舍处置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履行决策和处置等程序、明确处置和管理等责任。
(3)动态管理,形成长效。实时监控属地校园校舍使用状况,动态掌握闲置校园校舍变动情况,健全完善闲置校园校舍排查、登记、处置、监管等长效机制。
3.处置方法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分区域分类型推动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确保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区教体局将结合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等,综合研判闲置校园校舍处置方式,按照教育部门继续使用、教育部门不再使用两种类型进行分类处置。联合区国资公司参与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通过市场化方式盘活用好闲置资源。
(1)教育部门继续使用。对短期内即可盘活调整用于教育事业其他方面的(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勤工俭学、实训基地、教师周转用房等),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明确闲置校园校舍再利用的时间表、路线图,履行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后,抓好执行落实。对规划继续用于教育事业,但在短期内不需使用或不具备使用条件的,研究提出过渡的盘活使用方案,不得继续空置闲置,可采取出租、出借等临时处置方式。同时,出租应按照公平、公开、竞价原则公开招租,所得收益用于教育事业。
(2)教育部门不再使用。对教育部门确定不再继续使用的闲置校园校舍,在地块符合规划前提下(不符合规划的需要经批准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由区教体局报区国资委同意后,对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评估,地上资产与土地捆绑出让,地上资产由土地竞得人按评估价购买,收益纳入专项教育基金(资金),统筹用于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未能购买成功的可继续采取出租、出借等临时处置方式,所得收益用于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没有拍卖价值的,按规定程序移交区政府管理或处置。
4.动态管理
(1)全面核查。结合布局调整及学生入学情况,每年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校园校舍排查工作,掌握闲置校园校舍的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土地性质等情况,登记学校名称、所在地等信息,结合实际、分类处置。在排查的同时,对仍由教育部门使用且已完成处置的原闲置校园校舍同步摸底,如重新出现闲置,一并列入登记。
(2)建立台账。按照"一校一案""一校一策"实行分类处置,实施动态管理,统筹推进原有和新增、教育部门继续使用和不再使用的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台账建立包含教育部门继续使用和教育部门不再使用两部分。对教育部门继续使用的,按照排查情况,建立包含学校名称、处置方式、计划完成时限、完成处置时间、实际使用情况等内容台账;对教育部门不再使用的,建立包含学校名称、处置方式、接收方式、实际使用情况等内容台账,并同步更新处置利用情况。
(3)巩固成果。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完成后,区教体局会同相关责任单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处置工作"回头看"。发现新情况、新变化及反弹回潮问题,及时调整处置方案,防止出现再次闲置。
5.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加强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组织领导,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具体操作办法。
(2)加强监管。区教体局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全区闲置校园校舍存量及处置情况,督促各校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处置工作,并将闲置校园校舍处置情况纳入教育年度督查考核内容。
(3)严明纪律。严肃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按照规定原则和程序处置闲置校园校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附件7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等各方面健康动态管理,有效减轻学习压力、到新的校园存在人际矛盾等因素诱发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出现异常、过激行为,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1.行动目标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各部门力量,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创新工作方法,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生命安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等工作,强化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以及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2.主要做法
(1)稳固学校阵地行动
深化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珍爱生命,团结互助”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和人际沟通,增强学生抵制自我伤害的内生动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一是进行大普查。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筛查机制。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对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和离异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因资源配置转学情绪波动明显等状况的学生进行重点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二是组织班队会。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关爱同学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知识讲授、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和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同学互助互爱观念,让入学学生尽快融入其他学生之间。
三是述说心里话。组织教师利用课内外时间,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学生表达和释放各种焦虑、困惑和不安,调节生活学习节奏,舒缓紧张情绪,帮助学生有效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模式。
四是开设心理课。组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围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情绪管理、压力调节等主题,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课,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5.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长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和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强化行动工作领导。
(2)加强协同配合。加强与属地有关部门的工作对接,协同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及时开展社会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关爱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围。
(3)加强条件保障。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课程、心理咨询室(辅导室)和师资队伍等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运作以及设备配置、运行维护和队伍建设等经费。
(4)加强督导指导。将关爱学生心理纳入督政督学和学校考核评价内容,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评估指标,特别是要关注因资源配置转学学生的心理变化。区教体局将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督查检查。对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多发单位,通报督办,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校要定期通报典型案例,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
附件8
昌江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宣传教育与舆情引导方案
优化资源配置工作牵涉面广,在优化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舆情,为加强资源配置的正面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情,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1.健全机制,密切关注舆情
联合区委宣传部、区网信访办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配备舆情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舆情管理软件”,为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技术保障,以做到从容有序的应对各种各样的舆情事件。
2.用好新媒体,进行积极正面引导
综合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开展宣传工作,让民众认识到优化资源配置工作是为了更好的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深度公平。加强外部沟通,营造良性的舆论传播环境。一旦当舆情危机爆发,舆情管理人员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前期营造的良好社会形象和舆论氛围,轻松的化解舆情。
3.利用舆情管理软件严细监测、准确研判
在工作中,舆情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舆情管理软件,利用关键词或者定向网站监测法,对全网舆情进行7*24小时严细监测,自动识别,及时告警,确保在舆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
附表2-1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教学点名称:龙源教学点 县级领导:张碧珍 乡镇领导:吴镇民 教育局领导:梁鑫棠
教育局机关责任人:张运新 学校责任人:彭有霖 责任单位:鱼山中心学校
序号 |
学生 姓名 |
性别 |
就读年级 |
家长 姓名 |
现居 住地 |
工作单位 |
家庭经济 状况 |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
解决措施 |
2023年下期入学就读意向 |
在此就读原因 |
帮扶责任人 |
1 |
徐若妍 |
女 |
一年级 |
徐枚地 |
鱼山镇龙源村 |
在家务农 |
困难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新柳小学 |
就近入学 |
熊殷丽 |
2 |
徐诗姚 |
女 |
一年级 |
徐银煌 |
鱼山镇龙源村 |
在家务农 |
困难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新柳小学 |
就近入学 |
熊殷丽 |
3 |
徐以纯 |
女 |
一年级 |
徐国清 |
鱼山镇龙源村 |
在家务农 |
困难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新柳小学 |
就近入学 |
熊殷丽 |
4 |
李冕琦 |
女 |
幼儿园 |
徐晶 |
鱼山镇龙源村 |
在家务农 |
困难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新柳小学 |
就近入学 |
熊殷丽 |
5 |
徐槿辰 |
男 |
幼儿园 |
徐广杨 |
鱼山镇龙源村 |
在家务农 |
困难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新柳小学 |
就近入学 |
熊殷丽 |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教学点名称:上徐教学点 县级领导:张碧珍 乡镇领导:吴镇民 教育局领导:梁鑫棠
教育局机关责任人:张运新 学校责任人:彭有霖 责任单位:鱼山中心学校
序号 |
学生姓名 |
性别 |
就读年级 |
家长姓名 |
现居住地 |
工作单位 |
家庭经济状况 |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
解决措施 |
2023年下期入学就读意向 |
在此就读原因 |
帮扶责任人 |
1 |
徐紫涵 |
女 |
一年级 |
徐景文 |
鱼山镇上徐村 |
在家务农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2 |
汪琳馨 |
女 |
一年级 |
汪璇 |
鱼山镇上徐村 |
在家务农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3 |
汪紫玥 |
女 |
一年级 |
汪俊 |
鱼山镇上徐村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4 |
陈佳豪 |
女 |
一年级 |
陈玉富 |
鱼山镇上徐村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5 |
史启景希 |
男 |
一年级 |
彭媛媛 |
鱼山镇上徐村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金桥小学 |
就近入学 |
叶光华 |
6 |
徐佳珍 |
女 |
一年级 |
徐辉 |
鱼山镇上徐村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金桥小学 |
就近入学 |
叶光华 |
7 |
郑丽颖 |
女 |
一年级 |
郑毛毛 |
鱼山镇上徐村 |
在家务农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金桥小学 |
就近入学 |
叶光华 |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教学点名称:良港教学点 县级领导:张碧珍 乡镇领导:吴镇民 教育局领导:梁鑫棠
教育局机关责任人:张运新 学校责任人:彭有霖 责任单位:鱼山中心学校
序号 |
学生姓名 |
性别 |
就读年级 |
家长姓名 |
现居住地 |
工作单位 |
家庭经济状况 |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
解决措施 |
2023年下学期入学就读意向 |
在此就读原因 |
帮扶责任人 |
1 |
陈美佳 |
女 |
一年级 |
史爱妹 |
鱼山镇良港村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2 |
张瑞 |
男 |
二年级 |
张雪平 |
鱼山镇良港村 |
县城务工 |
良好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旭阳小学 |
就近入学 |
江青波 |
3 |
汪朝珂 |
男 |
二年级 |
汪显节 |
鱼山镇良港村 |
县城务工 |
贫困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4 |
汪雅惠 |
女 |
二年级 |
汪国保 |
鱼山镇良港村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鱼山镇中心小学 |
就近入学 |
刘志泉 |
5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教学点名称:洪家教学点 县级领导:张碧珍 乡镇领导:程丹 教育局领导:梁鑫棠
教育局机关责任人:张运新 学校责任人:袁怀国 责任单位:丽阳中心学校
序号 |
学生姓名 |
性别 |
就读年级 |
家长姓名 |
现居住地 |
工作单位 |
家庭经济状况 |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
解决措施 |
2023年下期入学就读意向 |
在此就读原因 |
帮扶责任人 |
1 |
洪小凡 |
女 |
一年级 |
洪汇友 |
丽阳镇洪家村 |
县外务工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彭有进 |
2 |
洪煌勇 |
男 |
一年级 |
洪友财 |
丽阳镇洪家村 |
在家务农 |
脱贫户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丽阳中心小学 |
父母在此工作 |
张忠虎 |
3 |
彭雅荟 |
女 |
二年级 |
彭金理 |
丽阳镇彭家村 |
县外务工 |
低保户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教育 |
彭有进 |
4 |
余文淀 |
男 |
二年级 |
余严武 |
丽阳镇洪家村 |
县内务工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丽阳中心小学 |
随班就读 |
张忠虎 |
5 |
洪小琴 |
女 |
一年级 |
洪汇明 |
丽阳镇洪家村 |
本市务工 |
脱贫户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丽阳中心小学 |
父母在此工作 |
张忠虎 |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教学点名称:港南教学点 县级领导:张碧珍 乡镇领导:程丹 教育局领导:梁鑫棠
教育局机关责任人:张运新 学校责任人:袁怀国 责任单位:丽阳中心学校
序号 |
学生姓名 |
性别 |
就读年级 |
家长姓名 |
现居住地 |
工作单位 |
家庭经济状况 |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
解决措施 |
2023年下期入学就读意向 |
在此就读原因 |
帮扶责任人 |
1 |
王美琪 |
女 |
一年级 |
王仙桃 |
港南村 |
在家务农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王东生 |
2 |
王逸宸 |
男 |
一年级 |
王建波 |
港南村 |
县外务工 |
一般 |
留守儿童,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王东生 |
3 |
王昕悦 |
女 |
一年级 |
王隐 |
港南村 |
县内务工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王东生 |
4 |
王玮莀 |
男 |
二年级 |
王建波 |
港南村 |
县外务工 |
一般 |
留守儿童,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王东生 |
5 |
王清妍 |
女 |
二年级 |
王隐 |
港南村 |
县内务工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王东生 |
6 |
王家翼 |
男 |
二年级 |
王传才 |
港南村 |
县外务工 |
一般 |
留守儿童,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王东生 |
7 |
徐嘉佑 |
男 |
二年级 |
李进 |
港南村 |
县内务工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叶丽华 |
8 |
王若萱 |
女 |
二年级 |
王国栋 |
港南村 |
县内务工 |
农村低保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叶丽华 |
9 |
王弥送 |
男 |
二年级 |
王传欢 |
港南村 |
县内务工 |
一般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叶丽华 |
10 |
王严雨彤 |
女 |
二年级 |
严金叶 |
港南村 |
县内务工 |
农村低保 |
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叶丽华 |
11 |
徐浩康 |
男 |
二年级 |
徐博文 |
港南村 |
县外务工 |
一般 |
留守儿童,接送不方便 |
开通公交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叶丽华 |
12 |
王呈俊 |
男 |
一年级 |
王哲 |
弋阳县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无 |
弋阳县谢叠山小学 |
回原籍读书 |
/ |
昌江区优化教学点学生安置情况表
教学点名称:枫林教学点 县级领导:张碧珍 乡镇领导:程丹 教育局领导:梁鑫棠
教育局机关责任人:张运新 学校责任人:袁怀国 责任单位:丽阳中心学校
序号 |
学生姓名 |
性别 |
就读年级 |
家长姓名 |
现居住地 |
工作单位 |
家庭经济状况 |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
解决措施 |
2023年下期入学就读意向 |
在此就读原因 |
帮扶责任人 |
1 |
汪亚菡 |
女 |
二年级 |
汪俊杰 |
枫林村委会夏家湾 |
县城务工 |
家长接送 |
无 |
家长接送 |
余家希望小学 |
接受更好的教育 |
张琴 |
2 |
汪稚航 |
男 |
一年级 |
汪建峰 |
三闾庙 |
县城务工 |
一般 |
无 |
家长接送 |
第五小学 |
回原籍读书 |
石花英 |
附件3-1
昌江区拟撤并教学点学生交通经费保障
一、车辆试运营线路规划及具体运行方案
1.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及区教体局所提供路线表,经过优化整合至3条路线。
2.设定时间接送表,下发给学校,保证学生按时正常上课。
3.制定应急方案,针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及不具备通行条件的情况下,公交公司将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并做好一切应急措施。
二、车辆需求、购置及人员配置
1.根据实地考察结果,结合实际,6米左右的纯电动公交客运车在所有接送路段均可以运行。
2.学生乘车人数大约16人,初步预估需购置纯电动6米左右公交车3辆(限载21人)。
3.拟招聘身体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驾驶员3名。
三、车辆购置及车辆运营财政补助保障
1.车辆购置成本约为40万元/车。
2.按车辆平时运行成本测算,3辆车营运成本概算数为45万元/年。
学生乘车办理学生卡,按政府政策享受5折优惠,每次乘车按1—2元计算,其余由政府承担按学生乘车次数给予补贴。
征求意见结果:
暂无征集结果!
网友意见: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