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低保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督促检查等各种有效举措强化低保的动态管理,在农村继续按政策扩大低保覆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医疗救助比例。三是进一步实施临时生活救助政策,真正做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四是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切实做好移民补偿金的发放,同时按照我区制定的五年规划着力落实后期扶持项目,让为水库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大力做好减灾救灾工作。一是密切关注灾情,时刻保证救灾机制的灵活性、有效性。落实救灾物资储备计划,加强对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工作,随时准备应对在下半年可能突发的自然灾害;二是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充分利用好危房改造资金,为灾民排忧解难。
(三)认真抓好民政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一是争取昌江区区福利院尽早开工;二是争取社区建设、养老机构等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厅”三院”建设项目。
(四)精心做好社区养老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宣传落实新颁发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二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殡葬改革“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工作。
(五)突出重点,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具体是“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两个关键、聚焦三个重点、推进四大工程”,加大力度,强力攻坚不断推动我区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迈出新台阶。
1.紧盯一个目标。就是紧紧盯住年初确定的贫困对象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目标任务,强化举措,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把握两个关键。一要把握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指标。二要把握进、退的环节,牢牢锁住应纳进纳、应退进退、应扶进扶这三条“红线”,坚决防止漏评率,严格控制错退率。
3.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聚焦整改短板。深入开展精准再识别,全面排查并及时补录和“回退”可能存在的漏评、错退人员,确保精准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二是聚焦工作的均衡性。以村为单位,对全区的扶贫工作情况进行排查梳理,查漏补缺,实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点帮扶轮换制,引导各种帮扶资源向工作薄弱的地方倾斜。三是聚焦示范点作用的发挥。发挥区领导引领全区示范点的作用,扎实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脱贫攻坚工作。
4.推进四大重点工程。一要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加快建立“能人领办、银行贷款、政府贴息、保利分红”模式。坚持“产业+金融”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支持发展特色种养、电商扶贫小超区、旅游扶贫农家乐等致富产业;二要实施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围绕巩固提升健康扶贫“四道防线”工作成效,加强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及时将新增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逐年提高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参保标准,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三要准确把握教育扶贫要求。在政策设计上,教育扶贫要求实现“三个全覆盖”,即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全覆盖。四要实施村庄整治再推进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项目捆绑打包,整村推进实施,推动贫困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