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部署,围绕中心,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法治社会建设有序推进,政府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
(一)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全区依法行政
1、健全领导机构,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能力。一是压实领导主体责任。夯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二是落实领导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内容,立足提升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法治能力,坚持抓住“关键少数”或‘关键少数’,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法,组织新提名和提任科级领导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42人(次)。
2、强化统筹部署,形成依法行政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召开区委常委会,对全区法治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出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法治昌江建设规划(2021-2025)》、《昌江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主题实践的实施方案》、《昌江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制度保障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顺利开展。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协调小组会议和依法治区办公室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各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3、细化法治任务,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落实。全面落实市委开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主题实践活动,区委依法治区办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主题实践领导小组,建立主题实践统筹协调、工作报告、督导通报、宣传推介等四项推进机制,逢双月向市委依法治市办报告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将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依法治区办总账—协调小组台账—责任单位细账”三级台账管理制度,定期对全面依法治区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实现区委和依法治区委员会议定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二)坚持依法治理,保障全区工作大局
1、全面依法防控,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对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800人次进行核酸采样培训,按照1000-15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我区共设置119个采样点。截至11月份,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4万余剂次,12岁以上人群任务数完成率达100%以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卡点管控、人员排查、防疫宣传,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2、强化法治保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机制,履行好对社会的承诺,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内的目标。做好与“赣服通”的应用对接,实现登记注册业务“掌上办”。不断完善优化系统功能,扩展无纸全程电子化业务覆盖范围,实现企业变更、简易注销等业务“不见面”办理,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力推广电子证照跨层级、跨领域、多场景应用。落实窗口首办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开展企业登记服务“好差评”工作,接受办事群众监督。全面做好中介服务事项录入、机构进驻、资质审核、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目前已入驻中介超市的业主共计61家,其中42家项目业主入驻,19家中介机构入驻。截至目前,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187户,其中企业1020户,个体8167户。
3、持续扫黑除恶,助力平安昌江建设。今年以来,区扫黑办共收到举报线索2件,经调查认为不涉黑涉恶;昌江公安分局共侦办9类案件9起,破获9起,刑拘九类犯罪嫌疑人13名;昌江法院新收涉黑恶执行案件2件,执行到位金额2.5万元。坚持长效治理,全区16家重点行业领域整治牵头单位共出台19项制度机制,持续提高扫黑除恶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4、围绕重点工作,着力改善保障民生。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流通领域经营主体动态量化分级监管制度,开展食品经营户风险等级评定工作。紧盯重点产品,根据抽检数据结果,有针对性开展食品抽检。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395批,抽检合格385批次,合格率为97.46%,切实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坚持以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解决一批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主线,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组织开展各类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深入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帮助指导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工作,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质量。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稳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牢牢树立“把隐患当事故处理”的观念,以小区电梯、液化气充装站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等为重点,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运用全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辖区内特种设备监管名册,推进电梯、气瓶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我区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四是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昌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经昌江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了公安、教育、城管、市场、文广等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织起了全新的校园安全防护网,有力提升全区校园治安防范能力。昌江公安分局积极组织民警进入校园开展法制活动,排查安全隐患。全年共出动警力828人次,开展隐患大检查50余次,当场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8处,化解校园风险隐患10起,妥善处置因涉校矛盾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端3起,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巡逻值守活动10次,在排查中发现并稳控高危人员2人,举行校园安全知识讲座19场,组织开展校园消防应急处置演练16次。
(三)坚持依法履职,深入推进法治建设
1、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一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印发《关于成立昌江区公职律师办公室的通知》,出台《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顾问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实施法律顾问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组建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工作纪律、考核激励,从全市律师事务所遴选的15名选聘法律顾问组成的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区委区政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二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五大程序,政府法律顾问团修改并审查重大投资协议15件,参加区政府常务会20余次,组织重大合法性事项研讨10次,审查政府决策事项28余件;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工作报告制度,对出台的4件规范性文件均进行审查并向区人大备案。区政府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向区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同时就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等工作进行专题报告。
2、加强政府“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工作。全区各部门对照《江西省统一行政权力清单(2021年)》进行了事项认领,并报各部门主要领导审核确认,全区共梳理权责清单2678项。同时,根据最新权责清单,梳理了政务服务清单、政务服务事项共计1481项。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容缺受理”“六减一增”等改革进展,对549项有办件量的事项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精准化编制了第一批办事指南。
3、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启动修订并重新发布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13个执法部门完成三项制度的制定、更新和公告工作。督促区各行政执法部门采购配齐执法记录仪,文字材料与音响视频相结合,对行政执法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试行全过程记录。区主要行政执法部门设置法制审核机构,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疑难复杂案件均能按要求开展法制审核工作。
4、主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主动向社会公开,在区政府网站建立“依申请公开”专栏,截至目前,区政府网站共公开信息7046条,共收到群众留言投诉21件,已办结21件,收到依申请公开11件,已办结10件。
5、提升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严格按照出台的《昌江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及《昌江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考核办法(试行)》要求,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今年以来,按照行政机关出庭应诉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6、扎实开展全民普法宣传。一是持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下发《昌江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普法责任清单,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将执法办案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属地管理和上下联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把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广泛开展宣传讲解,弘扬法治精神,正确引导舆论,全区普法讲师团开展法治宣讲20余(场)次。二是持续开展重点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专项宣传活动12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20余场。积极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派发民法典宣传册2万余份。扎实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集中宣传活动,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推送微信普法信息500余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受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次。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党史、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生物安全法、法律援助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全区上下参与“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2000余人次。三是持续巩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委托区委党校,区普法办对各村(社区)新任“两委”成员的“法律明白人”骨干集中举办了两期集中轮训,投入资金5万余元。通过以案释法、实战观摩、“结对传帮带”等方式,已遴选农村“法律明白人”7669户,“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实践,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460余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持续抓好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创建工作。采取逐级申报创建、分步实施、动态管理的办法,调动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法治细胞创建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西郊街道华风社区获评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筹拍法治微电影、微视频10余部,其中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纪实宣传片《照进裂缝的光》荣登学习强国和中国长安网平台、司法部公众号,区人民检察院微电影《解困》获评景德镇市十佳政法三微作品,区法院原创MV《金色霞光》获评景德镇市第三届微电影大赛最佳音乐片奖。
(四)坚持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法治难题
1、健全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是提升司法服务质效。全年共受理各类诉讼案件4860件,结案4519件,结案率91.87%,审判质效持续提升。立足批捕、起诉职能,办理各类审查逮捕案件177件214人,批捕142件174 人;办理各类审查起诉案件238件 318人,起诉204件279人。在民事检察中建立支持起诉案件线索移送反馈机制,对1件抚养费、 1件拖欠农民工工资支持起诉,在公益诉讼检察中建立刑附民案件协作、检察建议跟踪落实等机制,摸排公益诉讼线索42 件、立案42件。昌江公安分局共破获刑事297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2名,逮捕65人。其中,开展打击电诈行动,共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366件,止付涉案资金994万元,冻结涉案资金1445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特大恶性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发生。二是深化智慧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升级改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完善“收转发E中心”应用,推广“法官E助理”、“审判E管理”、“调解E平台”等创新司法辅助手段,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举措,当事人通过自助诉讼服务机、移动微法院APP、诉讼服务网、云庭审等方式开展自助立案、缴费、查询、网上诉讼,实现诉讼服务提档升级,切实解决“立案难”问题。全年共网上立案290件,“云视讯”线上开庭312件,远程调解案件27件。三是持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253件,执结1110件。加速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完成“点对点”和“总对总”网络查控等5个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数据库和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申请查询银行存款涉及金额2亿元,查询房产、土地、车辆等889次,对58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予以公布,限制高消费令6人,对有能力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3人次,形成强大执行震慑,进一步提升生效裁判的司法公信力。
2、多元解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昌江模式,“三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景航社区“好口碑”调解室全面升级提档,名辉调解室等一批以全国人民调解员个人名义的调解室正在筹建当中,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不断筑牢,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1189件,成功化解1181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3%,其中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41件;二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提升行政应诉水平,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办结2件;办理行政诉讼案件15件,已审结15件;三是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部门沟通联系机制。推动行政检察监督与司法行政执法监督有效衔接,促进矛盾争议实质性化解。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全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重视不够,依法行政“缺位”现象突出。比如:对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研究不深入、不彻底,操作不规范时有发生。二是“放管服”内容庞杂,需加快改革步伐。行政审批制度、证明事项清理等改革措施力度不够;法治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三是行政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好。比如:行政执法水平参差不齐,行政执法规范性有待提高,个别部门行政执法方式亟须改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力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完善法制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普法宣传上再下功夫,努力推动我区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区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