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全区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人社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全局干部职工讲政治、顾大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监察、人事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建设魅力昌江、做靓瓷都门户,在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和实现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主要工作
(一)着力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人社形象展现新面貌
自9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区委第五巡回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我局按照主题教育总体要求,坚持密切联系实际、牢记问题导向,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成效。
1、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制定了人社局《主题教育读书班工作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共组织了5次读书班,着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西工作的要求等理论知识,结合警示教育片、研讨交流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聚焦人社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和干部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组织开展了班子成员调研活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基层人社工作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认真听取人社所工作人员、社区协理员、群众百姓的意见建议,形成了4篇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坚持把检视问题贯穿始终。一是开展自我检视、寻找差距,全局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担起来,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二是我们采取书面征求、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征求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局属各单位、乡镇街道、群众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上好党课,在学习调研和检视问题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支部书记率先讲专题党课,讲守初心、担使命的感悟,讲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讲推动工作的思路措施。
4、坚持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坚持边学边改,立查立改,以整改落实成果检验主题教育实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针对发现部分人社协理员业务不全面,只注重自身业务,与“一窗受理”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的问题,我们迅速行动,开展了大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基层人社为民服务能力。
(二)着力推动就业创业高质量,就业创业实现量质齐
升。
2019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92人,占年目标115%;举办招聘会4场,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 参加招聘企业120家,提供岗位累计2300个,参加活动人数26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30余人。申请各项补贴的“4050”就业人员共计579人,其中社保补贴申请人员273人,补贴资金118.0145万元;公益性岗位306个,拨付公益性岗位资金143.82万元。截至2019年11月,全区技能培训277人、企业岗前培训120人、创业培训630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83万元,其中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500万元。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32人,占年目标97%,其中省内转移1314人,占年目标94%;新增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591人,占年目标98%。
1、强化服务搭平台。为稳定就业形势,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的就业帮扶工作,我局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劳动保障平台深入基层、摸清底数,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求职愿望等。同时深入工业园企业详细调查所在企业人员在岗情况和缺工情况,积极筹集就业岗位,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不定期地将招聘信息送到每个村、每个社区、每个服务对象的家中。同时为各基层社保所配备电子设备,滚动播放岗位信息和就业优惠政策,确保打通送政策、送岗位的“最后一公里”。
2、克服瓶颈助创业。针对小额贷款发放规模小、手续繁、额度少的状况,我局坚持“能放则放、能宽则宽”的原则,将小额贷款发放范围从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役转业军人、农民进城创业者和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贷款额度。对符合小额贷款发放条件的自主创业贷款人员,提供全额贴息。
3、创新培训贴市场。深入贯彻《江西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江西省就业补助资金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根据市场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业园区定向培训班、就业技能培训班以及创业培训班,并分类制定培训计划,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内外兼修优服务。一是通过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全局上下积极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活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职能,印刷了2万份各类宣传资料分发到各乡(镇、街道),并会同全区相关部门开展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周、招聘会、送岗下乡等活动;三是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聘请创业指导志愿专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全面助推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着力推动社保体系高质量,社会保障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截至2019年10月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810人,其中在职缴费人数22750人,退休人数20060人。1至10月养老保险费收入总额4.16亿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3.52亿元,实际征缴0.64亿元。发放企业养老金4.02亿元,发放率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69人,1至10月收缴工伤保险费76.4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2.1万元,基金结余47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46人,其中在职缴费人数1985人,退休人数861人。1至10月收缴养老保险费3179万元,拨付养老金3971万元,发放率100%。截止到11月,城乡居民参保完成16676人,征缴保费206.03 万元,享受待遇8.1万人次,发放养老金881.75万元,平均待遇水平108.86元,待遇发放率100%,被征地农民A类18710人次,发放养老金1588.066万元。
1、规范管理抓业务。一是加强制度化管理,制定了参保流程图、待遇审批流程图、岗位责任制、基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二是做好社会化发放工作,今年共审核丧葬补助金174人,发放401万元。对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及时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按时发放养老金,截至目前发放金额4.02亿元,发放率100%。三是认真做好重复领取养老金人员待遇追缴工作,目前已对重复领取养老金待遇20人进行清退,清退金额34.8万元。四是做好机关事业退休人员调资工作,今年7月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行2019年调资,涉及人员825人,补发金额合计101.7万元。五是推进社会保障卡发放和应用,截至11月底,已发放社会保障卡37702张,补办社会保障卡1035张,并在人社系统推广启用社保卡金融功能。
2、多措并举惠群众。紧紧围绕优质服务窗口建设,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认真抓好社保新系统上线工作,积极配合区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政务网“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落实延时服务,从元月1日起按省厅要求向广大服务对象提供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目前接待来访预约来访办事群众22起。积极落实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工作,组织了5次较大规模宣传活动,降费减负工作开展以来,参保单位和个人享受降费减负金额约3146万元。
3、多种方式抓认证。2019年4月开展了城乡居保和被征地农民A类待遇领取人的资格认证,采取与村老龄办核对生存信息认证、到居民点实地认证、对高龄或行动不便人员上门认证三种方式,目前已对竟成镇A类人员、新枫街道、吕蒙乡完成了资格认证工作。共查出 A类死亡人员51人,城乡居保3人。
4、社保基金重监督。从制度建设、业务经办、信息系统、运行结果等方面入手,注重环节管理,优化服务质量,努力加大内控管理力度,逐步实现管理网络化、工作流程化、监管科学化,切实管好用好老百姓的“活命钱”。严格落实《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使征缴与清欠、扩面与稽核、宣传与续保等各项工作实现有效结合。
(四)着力推动劳动关系运行高质量,劳动关系继续保持和谐稳定
2019年元月份至今已受理各类投诉案件69件,其中,信访转办案件10件,“12345”市政府为民热线转办案件8件,网上投诉案件11件,群众投诉案件40件,共涉及拖欠工资金额125.22万元,涉及群众人数147人,目前全部落实解决,举报投诉结案率100%,无投诉人员因拖欠工资而产生的重复上访事件。
1、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服务。为掌握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动态,采取服务性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企业的在建项目、开工项目及企业用工及劳动力分布开展摸底调查,并结合辖区特点,选择餐饮住宿及加工制造行业作为定点联系对象,指导其用工管理。继续深入推行劳动监察建议书制度,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用工不规范行为或一般性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和指导,帮助用人单位减少和避免违法成本。
2、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强调“预防与管理并重”、“规范与服务并重”、“维权与创新并重”。按照“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处”的原则,要求劳动监察工作从源头入手,预防为主,实现部门联动、标本兼治。通过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动态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引导用人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用工行为,减少劳资纠纷等问题的发生。
(五)着力推动人才发展高质量,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把握政策,做好工资福利工作。正常办理各类增资、工资定级、岗位晋级等,完成审批1938人次。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38人。做好三支一扶和教师公开招聘工作,2019年三支一扶招募5人,教师招聘20人,特岗教师招聘30人。安置城镇退役士兵2名,调配、定向招聘安置随军家属6人,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1人,安置定向培养大学生到基层乡镇站所4人。办理企业职工、灵活就业和58号文人员退休共841人。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组织了1家企业,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参加2019年江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活动。2019年成功推荐猎豹移动傅盛享受市政府津贴,景德镇陈锋特种野生动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吴孟华博士获市级百千万人才荣誉,昌江一中刘德华老师具备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2019年开始,高中初级职称全部采用网上申报评审,真正实现了“一次不跑”,下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我局受理初级职称申报的时间,今年共审核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22人,认定初级职称52人。
(六)着力推动人社服务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跨越
自我区被确定为全省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严格围绕试点工作要求,先行先试、对照梳理、摸清家底、开展培训,有条不紊地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引向深入。
1、高度重视提供组织保障。昌江区被选为为全省试点区后,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局公推办,指定专人负责抓紧抓好。局领导班子多次下到乡镇街道,对人社家底进行摸排,目前全区有6个劳动保障所,乡(镇、街道)从事人社工作人员有20人,村(社区)信息员68人,服务人口16.9万人。
2、高位推动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以来,省市领导多次莅临我区指导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月28日,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谢忠祥副处长一行四人专程到昌江区开展人社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培训。5月7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沈水生带领市人社局领导来我区了解基层平台建设情况及梳理服务事项进展情况。7月16日和10月8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占剑来到我区乡镇街道、社区调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11月1日,省人社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尹建明带队来我市就推动建设工作召开座谈会,我局全程参与。11月11日至15日,省厅工程师团队到我市就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试运行中人员、岗位、审批程序的设置工作进行对接,目前我区就业22项事项试运行测试完成。
3、高效梳理优化办事流程。我局对照省人社厅“八统一”标准,按照全省人社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部署,逐项梳理了“两个清单”,并于7-10月分六批共派出50余人次赴南昌参加省厅组织的人社公共服务和权利事项清单八统一梳理讨论会。具体经办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一边勤思考,多观察,探索更加优化的办事流程。同时将乡镇街道可以办理的事项,全部下沉到基层,勇于打通最前一公里,善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共认领梳理清单109项。
4、高标培训加强业务水平。随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省市人社部门对人社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实现人员和业务无缝对接,我区开展了2次大规模人社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5月份的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采取“全业务、一张卷”和“全员会、一起赛”的原则,助力每名业务人员全面掌握人社政策和业务知识。9月份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会,全区人社系统共计160余人参加,培训会对基层高频人社政策进一步解读,特别是对江西人社APP应用重点培训,确保基层人社协理员能用、会用、用好。
(七)着力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区委各项工作展开新局面
1、精准扶贫出成效。我局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集中力量攻坚就业扶贫、结对帮扶。截至2019年11月,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61个;开展了3期就业技能培训班,10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认定扶贫车间1个,带动9个贫困人员就业;在丽阳、鱼山镇举办3场扶贫专场招聘,在鱼山镇金桥村举办1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为我区普通高校应届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000元/人,帮扶其尽快实现就业。做好14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柑橘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建成,后续产生的收益能使贫困户稳定增收。
2、扫黑除恶不放松。建立扫黑除恶线索摸排承诺制度和每月例会制度,分析研判当前扫黑除恶工作进展情况。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行业梳理,整治行业乱象2件。将扫黑除恶宣传与“双创双修”路长制巡查、社区共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扫黑除恶相关知识,在人社系统形成“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伞必打、有腐必反、有乱必治”的良好氛围。
3、机构改革稳配合。年初按照区委相关部署,机构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区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划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职能、人员编制均已划转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