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概况
发布时间: 2024-11-26 访问量:
昌江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瓷都景德镇的西南部,是景德镇市行政发展中心所在地。全区现辖有鲇鱼山镇、丽阳镇、荷塘乡、西郊街道、新枫街道、吕蒙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33个村,36个社区,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0.06万人口。区域面积315平方千米。
昌江区属城郊区,有“瓷都原乡,画里昌江”之称。景德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航工业昌飞、景德镇电厂等产业及能源基地位于区境;206国道、景鹰高速、昌景黄高铁等穿境而过,与景德镇机场、鱼山货运码头等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阳古窑址等迎来中外宾朋。这里有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的荷塘垦殖场,荷塘人民发扬南泥湾精神,把荷塘垦殖场建设成为全国农垦系统的红旗单位。有全国重点镇——鲇鱼山镇、“江西十大文化古镇”之一的丽阳镇……昌江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荣膺江西省首届“十大人文魅力县区”称号。
区划沿革
昌江区成立于1970年,始称景南区。1979年更名为昌江区。昌江为景德镇市主要河流,因名。位于东经117°1′~117°17′,北纬29°6′~29°27′之间,南邻乐平市,北交浮梁县,西接鄱阳县,与珠山区东西隔江相望。
1970年3月成立景南区,辖太白园、昌江、东郊人民公社。1979年3月,景南区改称昌江区,为县一级权力机构。1980年12月成立昌江区人民政府。建制沿革清代荷塘属鄱阳县花新乡四十都,民国18年(1929年),属鄱阳县鱼山乡。1972年场社分设,易名为鄱阳县荷塘林场,并划出鲇鱼山、留阳、丽阳成立鱼山公社。1983年10月波阳县的鱼山公社及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昌江区管辖。1984年9月,成立荷塘乡人民政府,乡场合署办公。同年古城公社、枫树山林场、朝阳垦殖场、先锋垦殖场划归昌江区管辖。2002年8月,珠山区的西郊街道划归昌江区管辖;昌江区的太白园街道划归珠山区管辖。2005年7月1日,将吕蒙乡成建制从昌江区移交景德镇市高新区管理。2013年8月,昌江区竟成镇划珠山区管辖,高新区吕蒙乡重新划归昌江区管辖。
自然环境
昌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7.3℃度左右,适应农作物和多种植物的生长。境内荷塘地形属丘陵山区,群山起伏,最高峰海拔651米,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是景德镇市有名的天然氧吧,素有“小庐山”之美誉,为市民避暑度假之佳处。全区矿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森林面积25.3万亩,森林覆盖率56.08%。有沙金、沙石、紫砂、瓷土、煤、泉水等,开发价值大。2015年,昌江区焦元坞地区发现3.25 平方公里范围内紫砂陶土,储量达3160 万吨,远景储量超亿吨。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千年瓷都瓷土原料单一缺陷。2018年,昌江区入选江西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
区位优势
昌江区区位优势明显,属景德镇市行政核心区、产业汇聚区、金融中心区。交通便利,皖赣铁路、九景衢快速铁路、206国道、昌景黄高铁、景鹰高速,与4C级罗家机场以及总投资12.66亿元的鱼山货运码头,呼应南北,连贯东西,构成立体的水、陆、空交通网络。
经济社会
昌江区产业基础雄厚,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航空小镇”、昌江产业园、鱼山医药产业园位于区境。2023年8月昌江产业园获批省级产业园,2024年2月鱼山医药产业园获批省级化工园区。昌江区坚持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两个主导产业不动摇,围绕黑猫、富祥、乐彭等链主企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壮链工程,引进乾富半导体、启福光科技、美思特电子、汇联峰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LED照明产业链基本完成建链,昌江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二期基本满园,黑猫股份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富祥药业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富祥科技微生物蛋白产能全球第一、锂电VC添加剂产能全国第二。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级“两化”融合企业4家,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科创飞地”,获评全省创新型县区。
立足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凸显文化与生态特色,建成三闾庙历史文化馆,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开馆运营,41家文化场馆入选全市“千馆之城”首批创建名录。推进文旅融合,举办“三区”文化旅游(武汉)宣传推介会、海上丝绸之路陶瓷巡展、昌南里嘉年华、电子陶瓷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等系列交流活动,陶博城外销瓷展区日均游客近2万人次,“无语菩萨”燃爆“出圈”,推进童坊村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荷塘乡获批省级3A乡村旅游点。农业基础地位巩固,是景德镇市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区内有三甲医院2家,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医疗防疫机构健全,城市居民和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含市直河西片学校)46所,在校学生23334人,全区教职工总数2560人。现阶段,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户户通网络、家家有自来水,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2024年全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1-12月份,地区生产总值(GDP)295.85亿元,同比增长4.0%。(二)开放型经济增势平稳。1-12月份,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5.66亿元;引进内资完成67.64亿元,同比增长4.41%。(三)居民收入持续增长。1-12月份,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1189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515元,同比增长6.5%。(四)“五上”企业入库。2023年我区“五上”企业入库共完成43家。
历史人文
历史上,区境属饶州鄱阳县、浮梁县管辖,徽饶文化叠加,尤其是景德镇陶瓷文化遗迹遗存星罗棋布。近年来,昌江区大力促进文物事业发展。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共4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丽阳古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郭璞峰摩崖石刻)、市级6处、县级4处,重要历史风貌建筑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31处。此外,辖区内还有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窑。全区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分别为荷塘手工竹编技艺、景德镇传统薄胎瓷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分别为糖画制作技艺、(木雕)古戏台营造技艺。目前被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5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3名。昌江区竹编技艺、木雕技艺、传统陶瓷绘画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工艺成熟。另外,我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值得挖掘、保护和传承。
昌江区历代人物辈出。北宋状元彭汝砺,宝文阁待制程节,“政声直入明光宫”的程筠,有“江东夫子”之誉的史邈,南宋抗蒙名将彭大雅,明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刘彦昺,理学家余祜、史桂芳,廉吏刘莘、陈文衡,抗倭名将蓝芳威等一大批曾经在中国历史以及古代饶州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从这里走出。有多部诗文集收入《四库全书》或《豫章丛书》。
旅游风光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把握“两个大局”,抢抓江西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崛起重大机遇,积极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围绕“工业强区、文明新城、开放融合、幸福共享,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的奋斗目标,在服务城市大局上勇争先、在一体化发展上做示范,改革创新,担当尽责,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新征程中,续写昌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围绕景德镇“两地一中心”发展定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昌江区旅游产业发展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不断提升昌江区旅游业知名度与竞争力,努力推动昌江区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昌江区位于景德镇市区西南部,因贯穿全境的母亲河——昌江河而得名;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区内青山绿水、风光秀丽,陶瓷文化、红色文化、航空科技文化、农耕文化精彩纷呈、交相辉映。全区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古窑民俗博览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昌南里文化景区、大梦瓷谷),国家2A级景区1个(冷水尖风景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荷塘乡童坊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古窑民俗博览区、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国家文物保护遗址1个(丽阳窑遗址)、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5星级酒店1家(紫晶宾馆),4星级2家(开门子大酒店、朗逸大酒店),5星旅行社1家(紫晶国际旅行社)。旅游景点全域布局,旅游资源连点成线。2020年11月,一举成功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使我区成为全省7家获此殊荣的县(市、区)之一。
昌江区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是海内外各界朋友和客商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