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镇巴佬”,谈及三闾庙这个地名想必都不陌生。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这条长200余米的三闾庙正街迎来了改造提升。目前,昌江区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各式各样的业态正紧锣密鼓地打造中。开街在即,记者前往三闾庙实地探访业态打造情况。
漫步于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仿佛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对话,传统街巷、空间形态与历史建筑交相辉映,每一个转角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致,令人感受到明清建筑的独特韵味。据《景德镇陶录》记载,自观音阁江南雄镇坊南下,入三闾庙渡昌江,舟集若云,陶器与粮柴杂然。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称镇区日需“千猪万米”,其集散中心亦在此地。透过以上足以窥见当时三闾庙的商业繁荣程度。为了保留当年的街区风貌,改造秉持 “修旧如旧” 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既保留了老街的烟火气息,又融入了现代文旅商贸的时尚元素,让原有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非遗展示馆之一,昌江非遗店铺里陈列了许多根雕、剪纸、竹编等作品供游客参观和选购。正当记者在《听松图》前对剪纸作品感到疑惑时,店铺相关负责人江女士上前解惑,这幅作品也是剪纸,出自“景德镇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张佳之手。张大师使用彩纸创作,让许多游客误以为是画上去的,作品充分体现了非遗的趣味性。
走进谊娇裁缝店,记者看到周老板正在将缝好的布料挂在货架上,街区的兴旺给她带来不少生意。隔壁不远的民俗博物馆内,银光灿灿的银元、掉漆的八仙桌、漆色斑驳的奁箱等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和一旁的现代展示牌交相呼应,一股浓郁的年代感拉满。
在业态引进方面,三闾庙结合原有的业态特色,针对性引入传统手工作坊、特色商铺、民俗文化展示馆等多元化业态,涵盖了网红邮局、小吃美食、茶坊酒肆、手工陶瓷以及生活配套等多种业态。此外,街区还对码头、忠洁侯庙、三闾古栅及其周边等历史建筑进行巧妙活化,进而构建出一个景德镇瓷业水运文化街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