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30日,经典红色歌曲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响起。景德镇市文明实践进景区活动在这里举行,以瓷为媒,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斗力量。省“四个100”文化导师邱西颖、邬书永参加活动。
一场浸润心田的表演
歌伴舞《千年瓷韵》的翩跹舞姿拉开活动序幕。少儿舞蹈《〈朱德的扁担〉选段》以童真演绎革命故事,诗朗诵《我大写的中国》将赤子之心熔铸成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当《繁星璀璨的天空》《我和我的祖国》响起,清澈童声唱出信仰的纯粹,而宣讲《瓷骨生花:当千年窑火遇见特殊教育》则述说着特殊教育的温暖。随后,合唱《强军战歌》、非遗舞蹈《泥塑瓷薪》接连登场,军歌嘹亮,非遗传情。
表演最后,《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情不自禁同声高歌,将最真挚的祝福献给伟大的祖国。声声动情,澎湃的爱国热情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
活动设置了致敬老兵环节。4位少先队员来到4位老兵面前,郑重献上鲜花,随后以标准的少先队礼向英雄表达崇高敬意。
活动中,现场出现温馨一幕——老兵刘正华将手中的鲜花转赠给表演的小学生。“这些小朋友是祖国的未来。今后就要靠这一代人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国家。”刘正华动情地对记者说,听到军歌响起,他热血沸腾,于是决定把花送给小朋友。
鲜花在手中传递,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表演结束后,活动安排了参观“红色瓷路”环节。
2024年,古窑民俗博览区将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运用于重大历史题材的展现中,打造出一条“红色瓷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红色瓷路”入口处,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书写的楹联,瞬间将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
蜿蜒的小道旁,精美的陶瓷箭筒与巨幅彩绘瓷板依次陈列。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一段红色历史的再现,诉说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也提醒后人铭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
“今天带孩子来这里感受陶瓷文化,没想到景区里还有这样一段展示红色文化的步行道。”记者在“红色瓷路”上遇见安徽游客吴女士,她感慨地说,“这些陶瓷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
重温光辉历史,感悟陶瓷魅力。文明实践进景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文化传承代代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