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连200多号人,最后就剩下我们8个……”68岁的徐银新老人手指轻轻摩挲着珍藏多年的军功章,浑浊的眼眸中泛起泪光,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的故事,是那段峥嵘岁月的生动缩影;他的坚守,更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鲜活注脚。
前排左四为徐银新
1979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徐银新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血信念,穿上军装奔赴前线,成为穿插连的一名战士。“穿插连的任务就是深入敌人后方,切断其补给线,危险性不言而喻。”徐银新回忆道,当时战场环境恶劣,热带雨林的湿热、蚊虫的叮咬都是小事,随时可能遭遇的敌人伏击才是最大的威胁。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们连队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炮弹在身边呼啸而过,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阵地。“那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阵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战斗本领,徐银新和其他7名战友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这场战斗,也成为他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战争结束后,徐银新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但他从未忘记那段烽火岁月,更没有忘记牺牲的战友们。几十年来,他始终坚守着一名老兵的初心,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红色精神。每到清明节,他都会带着家人和社区里的年轻人来到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扫墓,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这些年轻娃娃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徐银新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如今,68岁的徐银新依然忙碌着。他加入了当地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帮扶困难群众等公益活动。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和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每一个角落。
“虽然我已经老了,但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把红色故事讲下去,把红色精神传下去。”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名老兵的使命与担当,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红色传承的道路,也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