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昌江区司法局2025年度工作要点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736355488/2025-11155 发布时间: 2025-04-30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工作体制机制,提升法治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江、法治昌江提供有力支撑,为奋力把“魅力昌江”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一、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把握司法行政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一)持续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政治忠诚根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必须要深刻认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政治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把对党的忠诚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筑牢忠诚上头脑清醒,在拥护核心上坚定不移,在优化生态上常抓不懈,切实做到思想上坚决笃信,行动上坚决笃行,全面坚定政治队伍的政治信仰。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司法行政业务同谋划、同部署,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系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要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以更加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严明纪律规矩,严守纪律底线,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决杜绝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切实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管成习惯,抓出成效。

二、围绕中心顾大局,更高要求开启法治建设新征程

全面加强依法治区统筹调度。科学确定年度工作要点,研究推进法治昌江、法治政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和部门领导班子述法工作,开展述法评议和问题反馈,进一步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法治考核督察工作,围绕省、市、区法治督察重要工作、重点任务和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适时开展专项督察和实地督察,实现法治督察全覆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梳理公布涉企执法检查主体和事项清单。深入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依托“掌上执法监督”小程序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日常监督,重点监督行政执法单位及人员是否存在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聚焦重点执法领域和重大案件,深挖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顽瘴痼疾”,督促各单位抓好整改规范;广泛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助力基层一线执法能力素养稳步提高;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工作机制,对守法者包容审慎、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统筹推进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和监督罚款的设定与实施等工作,将各项工作成果切实转化为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具体实事。

三、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实举措激发司法行政新作为

)全面加强基层合法性审查力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能力建设,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实效,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程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档案完整收集、规范管理,实现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二)完善涉企法律服务体系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律师事务所与企业深度对接,为企业经营管理、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查找法律风险点,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以更多形式营造弘扬法治文化氛围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推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举办2025年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暨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专题培训班,持续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领域改革任务要求,为昌江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对我区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发掘和阐释,依托三闾庙清街、丽阳窑址等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精神,融入法治元素,大力开展“非遗+普法”法治文创活动,掀起普法“国潮热”。依托荷塘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结合地方特色,推动打造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开展“普法+申遗”主题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如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览、法治知识竞赛等,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全面做好“八五”普法规划验收高标准制定年度普法计划。深入贯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坚持以“谁执法谁普法”为抓手,研究制定《2025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区普法责任清单》,抓好年度普法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促进全区“大普法”格局的形成。扎实做好“八五”普法末期验收工作。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严从细从实做好迎接上级“八五”普法5年总体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逐项梳理检视、查缺补漏,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确保各项验收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五、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以更细工作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司法所办公条件。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通过招录、培训、交流等方式,充实司法所工作人员力量,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完善司法所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考核,充分发挥司法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特色人民调解品牌。坚持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原则,指导各调解组织根据各自辖区、领域经济和生活差异体现的纠纷差异以及调解员个人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特色的品牌调解室。加强行业调解队伍建设。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调解人员聘任和审核把关,把热心公益、公道正派、服务群众的人员选聘到调解队伍中来,强化调解技能培训,为高效完成人民调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高行政复议质效。加大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前引流非诉渠道力度,从源头预防、预警整改、责任落实等方面降低败诉率。抓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贯彻实施,完善配套制度机制,提升行政复议机构履职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在线复议工作,让更多的群众能够运用“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和全国行政复议服务平台申请、参加行政复议活动,通过完善行政复议规则,明晰在线复议的流程,确保当事人能够享受到复议信息化带来的极大便利。

(四)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切实维护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建立日常监督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执法监督机制,促进技防人防相结合的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完善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和分析研判机制。深化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涉黑涉恶等重点对象的登记报备,纳入双列管,对有就业需求的协调至安置帮教育基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监控,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六、加强体系建设,以提升服务质效彰显公共法律服务温度

(一)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提档升级,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流程,明确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及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和动态管理。健全“县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建立“智能化+法律顾问”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健全服务机制,有效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支持等方式,推动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律师及其他法律服务人员到基层服务,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惠民活动,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为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水平。结合“智慧法治”项目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建设。巩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帮办、在线咨询、远程视频、人工辅导等方式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实体平台服务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