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十四五”规划

昌江区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H22000/2019-02172 发布时间: 2019-06-12

昌江区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9年6月12日)

一、工作思路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决策部署,把握“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统筹产业、企业、园区、项目等协调发展,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同时,围绕生态环保、脱贫攻坚、“双创双修”、党员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坚决抓好落实,共同营造良好的昌江区工业发展环境。

二、工作目标

工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项目务实高效,洽谈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工业项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努力培育一批创新型、新动能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依托工业平台推动工业集聚发展。

三、重点举措

(一)抓指标预警监测,做好工业运行分析

全力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监测预警工作,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掌握市场变化,努力为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创造条件;深化“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成果,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满负荷生产。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分析会议,重点解决产值下滑企业及骨干企业的突出问题,全力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保持健康发展。全面梳理并积极汇报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形成工作合力,全力以赴创造有利条件,力促全区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二)抓招商引资工作,培育新的增长点

围绕全市“3+1+X”产业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昌江发展的产业定位和要求,深入实施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围绕昌飞、焦化、华意等重点企业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和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的特色服务业,发展配套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发展。对引进的工业类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尽快投产见效,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继续实行全区重点项目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帮办服务机制,全方位、高水平、快节奏推进项目快履约、快开工、快完工,高位推动我区焦化集团、富祥药业、宁封窑、美琳康大等企业的在建项目和猎豹移动、优飞无人机等区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抓重点企业培育,推动制造业整体跃升

全面围绕江西省委“2+6+N”产业跨越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航空、装备制造、中医药、石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移动物联网等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黑猫集团“走出去”,延伸发展新材料,支持富祥药业增资扩产,打造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实施“陶瓷+”行动,培育宁封窑国际陶艺村项目等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综合项目,强力推动陶瓷生产与文化、旅游等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工业提质发展。

加大潜力企业摸排力度,会同统计、税务、园区、乡镇(街道)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宣传引导,加强跟踪服务和业务指导,对其中有一定实力、有较好前景的企业,做到培育一户、入规一户。同时,积极落实新增规模企业的奖励和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升规入库的积极性。

(四)抓创新发展,激活新经济新动能

实施创新驱动和技术改造工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以富祥药业、天一航空、宏亿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引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工业两化融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计划,继续实施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程,以创新链的崛起支撑引领工业强省建设。进一步加快发展新经济,助推经济驶入基础更牢、平台更高、运行更稳的发展轨道。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市对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指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用政策杠杆激励企业加快发展。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江西省“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内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实产能,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产业。

(五)夯实基础,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深入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推动园区产城互动发展,进一步完善 “水、电、路、排污”等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和服务配套能力。一是以重点建设好陶瓷文化旅游创意园为契机,加大力度解决园区综合智慧能源(集中供热)系统等基础设施问题,保障园区企业生产发展和项目落地的必要条件。二是规范园区工业用地秩序,大力推进“节地增效”行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盘活园区闲置用地、闲置厂房。同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积极开展扩园工作。通过盘活工业用地和扩园,为我区工业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六)多项举措并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认真对照“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通过政务网站公开、送政策上门等形式,不断提升惠企政策的知晓率和受惠面,做到政策宣传一目了然、企业知晓一清二楚,积极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政策。

2.完善帮扶制度。继续落实区级领导率部门挂点企业帮扶制度,帮助企业理思路、订规划、解难题、化矛盾、办实事、办好事,促进企业调结构、拓市场、上台阶,并借助全省精准帮扶APP平台,因企施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贯彻落实江西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全民营实体经济健康成长扶持机制,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努力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4.立足长远持续发展。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做好人员安置,加快市场出清,释放沉淀资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控企业污染排放,开展节水行动,要发展更要生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实施好“财园信贷通”政策。主动为民营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和政银合作桥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大“财园信贷通”贷款投放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应贷尽贷。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