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生态环境 > 建设项目环评

昌江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拟批准公示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736355488/2025-12935 发布时间: 2025-07-16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相关规定,经审议,我局 拟对受理的昌江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做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内容摘自环评)公示期为2025-07-162025-07-172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做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方式:0798-8333305
    通讯地址:景德镇市昌江区新平路68号昌江生态环境局
    邮编:333000

项目名称: 昌江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人民法庭旁
建设单位: 昌江区中医医院
编制单位: 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
项目概况: 该项目属于新建性质,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镇,建设单位利用规划用地建设,规划用地类别为医疗保健用地,总用地面积8595m2,新建总建筑面积13752平方米。该项目主要拟新建1栋地上5层、地下1层的医院大楼(主要建筑分为门诊、急诊、医技大楼、住院大楼、食堂)及1栋3层的应急中心,医院大楼接诊非传染病患者,应急中心接诊传染病患者,拟设置100张住院床位,预计日就诊人数100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新建污水处理站恶臭、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煎药废气、车辆尾气。新建污水处理站恶臭通过投加除臭剂+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后无组织排放;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与发电机同步启动,排风机吸入端均设可重复清洗使用的初、中效净化器,净化后经竖向专用排风井道引至楼顶排放;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再经专用油烟管道引至楼顶排放;煎药废气通过消防排气扇通风排放;车辆尾气经空气流通扩散。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传染病区废水与非传染病区废水单独收集,传染病区废水经收集后,经“次氯酸钠消毒+化粪池”预处理后与非传染病房区废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站,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项目废水预处理后经医院大楼西南侧负一层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1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昌江;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工艺为:格栅池+调节池+兼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消化池+过渡池+过滤罐+消毒池+脱氯池。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噪声(人员活动)、设备噪声(空调机组、污水处理站水泵、污泥泵、备用发电机、地下室风机)等。项目主要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粘贴提示标语,院内禁止喧哗、吵闹,避免对住院病人的休息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项目外墙隔声及距离衰减,可有效减少社会人群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央空调外机、污水处理站水泵、污泥泵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人员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减振基座、布置在地下负一层、室内、单独封闭隔音罩,进、出口装消声器等措施以及加强院内绿化后,对项目周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建成运营后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栅渣和污泥、化粪池污泥、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后分区暂存于医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化粪池污泥暂存于化粪池,消毒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水处理站栅渣和污泥收集后暂存于污水处理站储泥池,消毒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市政环卫人员统一清运处理。项目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和化粪池污泥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4“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中“传染病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项目医疗废物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2011年修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5.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危险废物,设置2间医疗废物暂存间,此外本项目产生医疗污水,若不考虑设置适当的防漏措施,废水、废液泄漏可能会导致液体渗入土壤,污染土壤环境。同时污染物经土壤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也造成污染。为防止地下水遭受污染,根据院区各单元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及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对场区进行防渗分区。根据本项目院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污染物的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将院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相应的防渗措施。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要求,判定该项目环境风险综合潜势为I。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项目涉及的柴油、乙醇、次氯酸钠均属于危险物质。项目通过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生产规范,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环保知识和风险事故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公众参与情况: /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