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备耕的大忙时节,也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重要部署,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3月29日上午,昌江区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农业生产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去年以来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场发布会以“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2年全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64万亩,粮食总产量5614万斤。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补贴全部足额发放到位。
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持续增强。农业招商引进亿元项目1个,农业龙头企业达2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411家,打造新农村建设点26个,获评全省美丽宜居先行县。出台了《昌江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科技支撑等几个方面构建以果蔬种植、畜禽养殖、中药材产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向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抽查生产经营企业180余家(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8000余张,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化肥减量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通过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有效地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全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覆盖率达93%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农作物机具达1000余台套,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明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前谋划部署、强化监测预警、科学防洪调度、抓实巡查值守,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成功抵御了2022年“6·21”暴雨洪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下半年,面对历史罕见持续旱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抗旱工作,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全力以赴保饮水安全、保农业灌溉,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夺丰收。
河长制工作有声有色。召开了区级总河长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巡河,各级河湖长扎实履职,出台了《2022年度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工作要点及考核方案》《昌江区2022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完成《昌江区西河幸福河湖建设规划方案》,全区明确了县级河长4人,乡镇(街道)级河长6人,村级河长32人,充分发挥村级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巡河护河能动作用,抓实了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2022年清河行动,进一步强化了“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联合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全区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完成了20项清河行动问题自查及整改工作。鲇鱼山镇吕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辉军荣获2019-2021年度江西省优秀河长。
水利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去年,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完成2022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建设任务,项目资金投入419万元。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丽阳镇枫林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投资490万元。全区32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项目建设方案获市级批复,年底已启动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春耕备耕全面展开。抓好早稻面积落实,坚持早部署早安排。根据省、市有关早稻计划安排,昌江区及时把早稻生产计划任务分配到乡镇。今年昌江区早稻计划种植面积0.6万亩,分别是鱼山镇0.28万亩、丽阳镇0.27万亩、荷塘乡0.05万亩。抓好技术服务。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成立了两个技术指导小组,分别负责指导鲇鱼山镇和吕蒙街道、丽阳镇和荷塘乡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确保技术服务工作到位。抓好农资储备。全区已储备秧盘5.2万张、农膜储备量15吨左右,早稻种子13吨、农药8.3吨,化肥880吨左右,农资储备可以满足全区的早稻种植需求。有效保障春耕灌溉水源。主动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并及时掌握天气形势、山塘水库蓄水、河湖水情、农业灌溉面积等情况,建立完善全区灌区春灌工作台账,实时全面了解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做到科学管水、合理调水、节约用水。
发布会上,记者围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粮食安全责任、产业振兴重点谋划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区农水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有关情况一一解答。
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南都市报、今视频、大江网、景德镇日报、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景德镇新闻网、瓷都交通音乐广播、昌江区融媒体中心等省市区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