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昌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进一步明确、细化抽查流程、主要工作任务以及要求,扎实开展2021年度“双随机、一公开”不定向抽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此次不定向抽查,区局共发起抽查任务65项,实现了抽查事项全覆盖,抽查各类市场主体77户。抽查结果情况:在这次市场主体检查中下达责令改正2件,均未发现问题,并全部进行公示。现就我区局2021年度市场主体“双随机”抽查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一是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昌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长徐美煜同志为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和各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负责对全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督查,形成区局抓部署督促、各分局抓协调指导,确保“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将全区局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制定培训方案,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确保进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的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为有效开展检查提供保障。
(三)明确流程,严格检查。全区局各地按照市局文件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双随机抽查工作流程:一是前期准备。检查人员通过比对内外网公示信息。通过公司章程、案管系统与被抽查企业公示信息的比对,了解被抽查企业登记信息、公示信息、股东出资情况、经营状况等信息,初步拟定抽查工作重点。二是电话核查。检查人员通过电话与被抽查企业联系,了解并核查被抽查企业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企业网站、网店网址等信息,并通知企业准备好迎检资料,约定检查时间。对通过电话无法联系的,实际邮箱、网站网店与公示信息不相符的确定为实地核查重点检查对象。三是实地核查。检查人员到被抽查企业实地核查,对企业的十二大项四十小项检查事项逐项核对,详细记录,认真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资料,真正做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对在登记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检查人员详细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并拍照留证。四是结果处理。检查完成后,检查人员将检查资料报区局审核后,在20个工作日内将抽查结果录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实施市场主体“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是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但有的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实施“双随机”抽查是转变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举措,对抽查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应付态度,思想动员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抽查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监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工作理念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基层普遍存在执法人员年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面对职能划转、体制调整的心理准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中事后监管的到位。二是少数基层执法人员干部对法规、规范性文件没有吃准、吃透,对抽查业务还不够熟悉,不能适应新的监管方式。三是执法力量与执法需求不相适应。近几年的市场主体增量和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办理营业执照参与市场经营更为便捷,市场主体总量和每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逐年递增,但基层人员未得到有效的补充,面对各种职能的和非职能的监管任务,基层监管力量尤显不足。
(三)市场主体自觉公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此次抽查中发现有的市场主体对《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不够了解,虽然多次通知、督办,但还是有部分企业没有及时履行《条例》规定的公示义务,对监管模式的转变不适应、不理解。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以外,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的所有监督检查都必须通过“双随机”抽查方式进行。因此,“双随机”抽查是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监管方式,也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必须做好、做实。
(二)抓好不定向抽查后续监管工作。对在抽查中发现属于应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行为,先由市场监管进行实地核查,提出意见后后报市局审核依法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核查中发现市场主体存在其他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属于部门职责范围的,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作出处理;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按规定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将信息抄告或通报有关部门。
(三)切实抓好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针对基层检查人员业务知识不精、相关法律法规不熟的情况,加强对区局、各分局尤其是业务骨干进行一次培训,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履职能力,规避执法风险,使基层执法人员提升“查什么、怎么查、怎么处置检查结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