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昌江 > 昌江关注

省媒点赞昌江区减负增效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9-12                 来源: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         访问量: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9月9日报道

昌江区挂牌清理减负增效工作

“减”与“增”的辩证法

——景德镇市减负增效添活力见闻

为基层减负,不仅关乎民生福祉和干部作风,更是向百姓传递真情服务,为企业带来发展“及时雨”的关键举措。

去冗繁,提效能,窑火从容润天青。履职清单厘清了权责边界,摘牌减负卸下了形式重担,“茶季不扰”营造了宽松环境……去年以来,景德镇一系列为基层减负、促干部实干的“组合拳”,精准治理“痛点”,用真招实招为基层“松绑瘦身”,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放手干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人民群众中去。

这一“减”与“增”的辩证法,正在转化为推动景德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茶季不扰”看营商环境建设——

浮梁县作为传统茶叶产区,茶产业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每年的春茶季是茶企和茶农最忙碌的关键时期。为让茶企在采摘旺季安心生产,去年起,浮梁县全面推行“茶季不扰”政策:每年3月20日至4月30日,各单位一律不准进入茶企开展检查、考核、调研、参观、考察等活动,全力保障茶企集中精力抓生产。

政策落地,成效立显。“干部来调研本是好事,但如果频次太高、陪同太多,容易影响生产。”浮梁县天祥茶号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建鸿坦言,“今年春茶季,各类检查调研基本‘静默’,大家全力赶订单、保质量,收成很不错。”更让他欣慰的是,基层干部也腾出更多时间下沉一线,帮助协调用工、运输、资金等实际困难。

“茶季不扰”是时段性政策,也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深层转变的体现。“‘茶季不扰’政策实施以来,我们会同多部门打造‘茶产业一件事’服务专区,让数据多跑路,让茶农少跑腿,许多审批备案事项亦实现了‘一网通办’;建设了8个乡镇茶叶鲜叶交易市场,解决茶农‘卖茶难’等问题;对接海关部门,帮助茶企获得出口认证,助力浮梁茶走向全球。”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表示,“茶季不扰”为茶企减负的同时,也激发了基层干部服务茶产业发展的热情与活力,作风更务实,效率也提升了。

从“履职事项清单”看权责厘清——

“过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任务层层下压,责任边界却不甚清晰。乡镇干部感到任务多头下达、标准不一,有时还要承担超出职责范围的事务。”乐平市洎阳街道党工委委员江鹏说。

乐平市作为我省第一批开展履职事项清单工作县(市、区),通过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推动“为车减负、为马赋能”,18个乡镇(街道)平均梳理事项300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118项、配合履职事项71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111项,配合事项和收回事项合计占比60%以上,县乡权责关系进一步理顺,最大限度实现为基层减负。

“洎阳街道作为中心城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任务较重。以往因专业力量不足,危险化学品监管容易浮于表面。”江鹏表示,“现在这类事项已收回至上级部门,同时还梳理出了97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干部负担减轻了,能更专注地为群众服务。”

浯口镇“00后”新晋公务员王九洲同样感触深刻:“乡镇工作纷繁复杂,刚来时不知从何下手。履职事项清单帮了大忙,逐条列明工作事项与职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一目了然,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减负不等于减责,松绑是为了增效。洎阳街道将志愿者队伍建设、“窑火红”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推广等纳入清单,推动“多格合一”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应减之负减下去,应担之责更要扛起来。”江鹏说。

从墙上“牌子”看社区减负增效——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年以来,景德镇市共清理655个村(社区)机构标识牌、功能标识牌、规章制度牌等3120块。该市统一指导各村(社区)在进门处设置清晰的功能区导览图,各功能室仅设置房号、不再单独挂牌,真正实现“一图指引、全程速办”。

走进景德镇市昌江区新枫街道青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牌子基本清理完毕,仅留“党委”“居委”“居务监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块牌子。“过去,社区门口、墙上挂的机构标识牌、功能标识牌等各类牌子有20多块,让人眼花缭乱。”社区有关负责人说,“如今,多余的牌子被摘下,居民从楼层导图上就可以知晓各个功能室分布情况,墙面清爽了,社区减负了,群众来办事也更加方便了。”

牌子减下去,服务提上来。余昊东作为社区网格工作力量对此深有体会:“过去要花很多时间填表格、做台账,而现在有更多时间下沉到网格中去、深入群众中去,服务更精细、更精准了!”

青花社区还在服务上做“加法”:党群服务中心开辟自习间、舞蹈室、美术室、乒乓球室等空间,并与爱心企业合作将二楼数百平方米场地改造成免费羽毛球场,成为居民“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第二个家”。

“以前来社区,总见工作人员对着电脑录数据、整台账。现在一进门就主动问需求,回应快、解决也快,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服务!”居民汪阿姨的话不仅道出了“减负”行动带来的新变化,更是道出了群众的心声。“拆牌减证”不是简单做减法,是卸下负担,让服务回归本心。摘下的是牌子,卸下的是负担,凝聚的是民心。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