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数据发布

昌江区推动绘就生态民生交融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5-07-18                 来源: 昌江生态环境局         访问量: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景德镇的千年窑火之所以生生不息,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昌江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摆到优先地位,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民生建设融合发展,2024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21.8ug/m3,同比下降1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1%;地表水水质断面优良率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断面比例为10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田园生金:生态产业铺就乡村民生致富路

过去的昌江区丽阳镇山田村是典型的产业发展弱、基础设施弱、集体经济弱、低收入人口多、社会矛盾多,基层组织力不强的“三弱二多一不强”落后“小山村”。

近年来,山田村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2400亩散乱的小块农田连为一体,做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连续3年水稻产量超150万斤,连年增收,经济效益明显。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山田村积极筹措资金投产建设稻谷烘干厂,实现了水稻种植从播种、育秧、施肥、喷药、收割、烘干、加工全链条机械化生产运作。目前,烘干厂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配备了两台20吨烘干机,日烘干量达40吨,可储存粮食1000吨,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以上收入。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50亩山田村乡村振兴果园,主栽橘子树、猕猴桃树以及桑葚树,2024年桑葚园带来4万余元收入。

如今的山田村青山如黛,屋舍俨然,一条条崭新宽阔的柏油路,犹如锦带蜿蜒盘桓在青山之间;新修建的稻谷烘干厂里,村民们开着满载稻谷的运输车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丰收喜悦、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幅景美、村安、人和的山水田园画卷已然绘就。

今年,山田村以独有的“红色文化、古色历史、绿色产业、蓝色治理、黄色未来”乡村振兴新图景,入选全省“美丽村庄”优秀案例。

管网润城:生态基建织密城市民生保障网

吕蒙街道古城村昌江区部分城中村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边沟清理、管道铺设等作业。施工团队正争分夺秒,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为解决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城中村因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老化,特别是在雨季期间,居民出行和生活安全受到一定影响的问题,昌江区启动总投资2.4亿元的昌江区部分城中村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内容涵盖对老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排水管道排水能力,缓解城区内涝;同时开展城中村、具备改造条件的公建、居住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及雨污混接改造,避免污水直排。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全区部分城中村道路内涝积水、管道堵塞、雨污混流等问题,为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质量。

文旅共生:生态文化激活民生幸福新动能

一纸书香,万木生辉。历经一年多精心建设,昌江森林图书馆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

馆内随处可见的瓷元素彰显出整体建筑的高颜值。馆内设施均按照标准配置,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面积为700余平方米,共分为五大功能分区,包括主入口服务区、成人阅读区、红色阅读区、儿童阅读区和多功能会议厅,阅读区面积占比为87%,设阅览席位80个,预计日接待人数可达600至800人。馆内阅读区还配备阅读桌、照明灯等,让读者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

近年来,昌江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山水为形、以文化为脉、以市民为本,顺应城市的生态之美、遗迹之美、人文之美,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书香昌江”建设走深走实。

据悉,该馆于2025年4月23日开馆,仅“五一”期间就接待超上万人次,正成为景德镇的生态文化“网红”新地标。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