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之吴锦芝
发布时间: 2025-07-18 作者: 昌江组工 来源: 魅力昌江 访问量:
近日,省委组织部公布了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人选名单,其中昌江区6名同志入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昌江组工”特开设【新时代赣鄱先锋】专栏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优秀事迹,一起来看看吧!
128面锦旗背后的26年坚守
“锦调无忧”铺好法治为民路
吴锦芝,现任新枫街道锦芝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她扎根基层26载,以法律为盾、以民需为本,成立“锦芝调解工作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获赠群众锦旗128面,培育的“锦调无忧”品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她创立的“六心六零工作法”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助力韭菜园社区从“三无”困境蜕变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她用实际行动,以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坚定地树起了镰刀、斧头的旗帜。
以法为钥,纾解民心千千结
“没有吴书记,我们连公道都讨不回来!”居民魏某哽咽道。
近日,魏某将一面印有“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锦旗递到吴锦芝手中。魏某母亲吴某在某小区被大风吹倒的铁门砸中身亡,但开发商与承建商互相推诿,拒不赔偿。吴锦芝了解情况后,援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法律条款,联合街道、司法所反复协调,最终为魏某争取到57万元赔偿金。而这,仅是吴锦芝扎根社区26年来收到的128面锦旗中的一个缩影。
从1999年踏入社区至今,吴锦芝始终将法律作为化解矛盾的“破题之钥”。她创立“锦芝调解工作室”,并探索出“六心六零工作法”——以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公心、恒心,实现了社区服务零距离、共驻共建零障碍、安全事故零隐患、关爱帮扶零缺失、社情民意零盲点、邻里之间零隔阂。
她常说:“调解工作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案件多复杂,我都会坚持。每成功化解一起纠纷,我都倍感成就,内心无比喜悦。”这份坚持源于她对法治的信仰与对群众的深情。正是这份信仰和深情,让“六心六零工作法”从纸面跃入现实——以“爱心”筑牢服务根基、以“热心”架起沟通桥梁、以“耐心”倾听民声民意、以“细心”捕捉隐患苗头、以“公心”平衡多方诉求、以“恒心”啃下陈年积案。她通过“六心六零工作法”献爱于社区、服务于居民,将矛盾消弭于萌芽。
26年来,她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初心,让纾解民忧的“治理智慧”化作群众心中温暖的幸福。她始终坚信:“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守护群众幸福的盾牌。”
以民为本,啃下民生“硬骨头”
2007年,她初到韭菜园社区时,社区2000多名居民饱受“无路、无水、无公厕”之苦。她奔走呼吁,争取政府资金300余万元修路、安装变压器;她自筹资金8万元改建公厕、疏通下水管道近1000米、砍伐危树30余棵、新装114盏路灯点亮背街小巷……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韭菜园社区在她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2012年,她率先在社区建立社区网格,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实行“一站式”保姆便民服务平台。通过网格化服务整合辖区内212户低保户、58名残疾人、111位空巢孤寡老人、10名留守儿童的群体信息,实现精准帮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法治温度直达群众心坎。
在危难时刻,她的守护从未缺席。孤寡老人马某某患尿毒症,她组织志愿者定期接送透析,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下岗职工余某无妻儿、无住房、身患精神分裂症,租住社区期间发病时,她多次上门开解照料,为其办理低保、申请廉租房,用无私关怀打破“租户与居民”的界限,助其重获稳定生活;“三无”老人张某某生活无着,她发动志愿者定期照料,让老人重展笑颜……在不少居民心中,她不仅是社区的“领头雁”,还是老人的“贴心女儿”,困难家庭的“知心人”。
“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助人为乐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她铿锵有力地说道。
以心传承,书写法治新篇章
“一面锦旗,就是一份信任;一份经验,就是一把火炬。”她深知法治传承的深远意义,她将“六心六零工作法”这一基层治理的“金钥匙”转化为薪火相传的实践指南,通过系统化培训、师徒结对、案例汇编和普法融合“四维一体”模式,为法治队伍注入新活力。
她以“六心六零工作法”为纽带,通过多维实践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定期组织实务培训,结合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典型案例,向全区300余名调解骨干拆解“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公心、恒心”的实践逻辑,传授法律援引与共情沟通技巧;推行“一对一”带教机制,手把手指导青年干部参与纠纷调解全流程,如在化解物业纠纷时,以“零隔阂”理念联合法律顾问、业委会召开联席会,为新人打造“法治+共治”样板;牵头整理《社区调解百例实录》,将高频矛盾化解经验提炼为标准化教案,纳入昌江区调解员必修课程,实现“一案一策一解法”的可复制推广;依托500余场覆盖10万人次的普法讲座,将调解技巧融入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宣传形式,引导群众树立“遇事找法”意识,推动预防型治理落地生根。
在她的带领下,昌江区67个村(社区)运用“六心六零”工作法成功调解纠纷约3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她常常以这句座右铭激励后辈,要以躬身践行的姿态,让“六心六零工作法”从社区治理的“盆景”变为法治传承的“风景”。她的故事和“锦调无忧”品牌,不仅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更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以法凝心、以情聚力的赤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