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昌江榜样

新时代赣鄱先锋之黄逸龙

发布时间: 2025-08-01                 来源: 魅力昌江         访问量:

守正创新担使命 流动党旗别样红

——记中共昌江区西郊街道驻北京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黄逸龙
黄逸龙,中共景德镇市流动党员北京委员会委员、中共昌江区西郊街道驻北京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工作生活十余年。2023年底任职至今,他坚持落实昌江区“六个一”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积极为在京流动党员搭建“红色港湾”,创新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北京模式”。
管理创新:数字化管理,动态更新台账
北京城市面积较大,在京的流动党员呈点状式分散在北京的各区各街道,存在分布不均匀、距离相距远、年龄跨度大、个体差异明显等情况,造成管理有难度、学习不集中、活动参与难等困境。他借助昌江区委组织部、北京流动党委的力量,建立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在支部成立第一时间,就通过微信群与在京流动党员建立联系,及时梳理在京17名昌江区流动党员信息,并以走访、电话等形式了解全部在京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保障了支部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筑牢流动党员管理的根基。

在建立电子化台账的同时,他注重与流动党员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离京返京等动向,做到短期离京返景,可以及时向流出地社区党支部报到;长期离京工作生活,可以按月动态更新台账

作为一名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他认真履责,充分发挥协管和桥梁作用。对在京流动党员按照学习就业、经营创业、投靠亲友三类划分了流动党员属性,根据不同属性流动党员在时间安排、学习方式和活动参与等方面的差异,做出了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昌江区流动党员责任清单》作为基础标准,保障流动党员正常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规范落实“三会一课”,逐步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助力加强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党性教育,深入开展服务,不断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教育创新:网络化教育,从线下到线上
他充分发挥北京的红色资源,组织流动党员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地,开展沉浸式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流动党员党支部在京的联络服务场地开展线下学习和组织生活。

考虑到流动党员的高龄问题,他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代表组织慰问老党员的同时,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传达了最新的学习精神和内容;结合流动党员经营创业忙、几乎全年无休的情况,他采取送学到岗的措施,把统一配备的学习包和学习资料送到流动党员手中,累计送出学习资料超过100册;针对个别流动党员未能及时学习的情况,他结合谈心谈话的形式,在线上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辅导,力求全员参与,紧跟支部学习进度,一个都不落下。

在线下学习教育不充分的情况下,他积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探索“线上+线下”双轨管理和教育学习的模式,平均每月不少于2次的学习推送,实现学习教育不掉线。他带领流动党员通过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好“学习强国”和“赣鄱党建云”学习平台,组织统一收看央视《榜样》系列专题片,通过微信群推送电子学习资料、党媒央媒发布的视频图文,在微信群组织学习心得分享、线上学习研讨、线上答题等互动式学习活动。

2023年,他带领全员在线上完成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2024年,带领全员在线上完成了“党纪学习教育”的系列学习,他个人在学习强国上获得的年度学习积分超过10000分,为在京流动党员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服务创新:精准化服务,联动首都瓷都

作为一名离乡的游子,他深知身在他乡是多么需要一个“港湾”、一个异乡的“家”。在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和教育的同时,他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的服务作用,让流动党员党支部成为流动党员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温暖依靠。
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他主动对在京流动党员进行慰问走访,送去组织的问候与关怀,在微信群运用电子海报、视频等创新形式向全员送去祝福;了解到流动党员遇到生病、困难,第一时间送出组织的关心;得知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需要帮助,及时联系有关单位并帮助解决问题。超半数的流动党员表示“终于找到了组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北京并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有组织和家人”。

他鼓励流动党员融入首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志愿公益、助力经济发展,组织全员注册并加入“志愿北京”志愿者服务平台,在线上报名参与街道、社区组织的服务项目和公益活动,并带头参与在京居住地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他引导流动党员服务家乡发展,鼓励经营创业的流动党员在本企业优先为老乡提供工作岗位,促进乡贤企业间的商业合作、资源共享;倡议并带领在京流动党员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自媒体转发家乡的动态,推介家乡、宣传家乡,向北京的朋友、同事讲好“瓷都故事”。

自担任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坚持以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为目标,以双向赋能和精准服务为导向,以红色资源和网络工具为抓手,创新破解北京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构建起“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教育、精准化服务”的基层流动党组织工作新模式,成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的贴心领路人,用真心暖人心,让流动党员在他乡感受到“组织在身边、家乡在眼前”。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