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政府网 | 市政府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决策预公开 > 意见征集

关于公开征求《景德镇市昌江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736355488/2024-16810 发布时间: 2024-04-24

市民朋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现将《景德镇市昌江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524日前书面反馈至昌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许斌,联系电话:0798-8330890

附件:《景德镇市昌江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昌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424


景德镇市昌江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昌江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域内特色的“2+1+X”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府字〔2023〕40号)和《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结合昌江区实际,特制定《昌江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对表《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工作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陶瓷主导产业链为重点,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坚持龙头引领、专业配套、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2026年,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3110”目标,即: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陶瓷3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电子信息1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安全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政策链、资金链、深化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提升重要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自给能力,增强发展供应链安全性。

坚持链群融合、扬长补短。坚持以链壮群、以群强链,促进链内、链间、链群协同发展。立足比较优势,聚焦短板弱项,系统推进强基础、固优势、补短板、锻长板,畅通产业链循环。

坚持精准施策、重点突破。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能级整体提升。聚焦若干重点领域实施攻坚,积极推动一批优势细分产业链实现突破。

四、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2+1”重点产业链

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链。以鱼山医药产业园为主平台,黑猫股份、富祥药业、景焦能源、凌富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为重点,聚焦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生物医药等优势子产业链,按照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要求,推动全区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朝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力提升全区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优做强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到2026年,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取得突破,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黑猫股份等企业为龙头,推进黑猫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打造“炭黑——炭材料”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富祥药业、凌富生物科技等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强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原料药、碳青霉烯类药物等领域竞争优势,突破国内贸易壁垒,打造世界,建设全国重要的细分领域医药中间体供应中心。在基础化工领域,以景焦能源等企业为龙头,进一步提高炼焦水平,延伸产业链,推动煤焦油、粗苯、硫铵等向深加工领域发展,夯实基础化工原材料根基。

电子信息产业链。围绕电子元器件、终端产品与基础材料等领域招大引强,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培育终端消费电子新赛道,推动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成规模、上台阶,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26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20家,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在终端领域,深耕LED 照明细分领域,强化乐彭电子带动作用,加快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推进乾富半导体、启福光科技项目建设,加快美思特电子、汇联峰科技项目建设,培育终端消费电子新赛道。在电子元器件领域,以鱼丽工业园为主阵地,在电路板、电子专用材料(覆铜板)、真空开关、电容器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宏亿电子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规模上台阶,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两化融合示范和“小巨人”企业。

陶瓷产业链。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充分挖掘昌江区基础特色优势,按照文化创意陶瓷日用化规模化、传统陶瓷文化化、先进陶瓷错位化的发展思路坚持高端引进与内生培育并举,进一步做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构建体现昌江特色和优势的陶瓷产业链,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贡献昌江力量。到2026年,陶瓷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30家,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在文化创意陶瓷领域,以“宁封窑”“陶青台”等项目为引领,加快陶瓷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在传统陶瓷领域,推动卡地克陶瓷、名镇瓷毯等企业转型升级,夯实传统陶瓷规模化根基;在先进陶瓷领域,按照“产业配套,错位发展”原则,聚焦电子陶瓷、生物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等细分方向,成为细分方向的“小巨人”。在陶瓷配套领域,聚焦陶瓷原料制备,在陶瓷原料精细化、高端化、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成为景德镇市陶瓷原料主要供应基地。

(二)1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鱼丽电子信息产业园软硬件设施,优化产业生态,提高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电子信息产业输出能力。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聚焦LED 照明、电子陶瓷、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构建智能协同、融合创新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积极支持江西乐彭电器有限公司、景德镇市宏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乾富半导体、启福光科技、华仙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构建电子信息企业群。

五、主要举措

(一)实施规划布局引领行动

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调整和优化现有产业链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形成梯度递进、差异发展格局。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推动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链接紧密、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围绕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陶瓷等产业打造产业生态圈,优化提升产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文广新局、昌江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链长制升级行动

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专班”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对确定的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推行“链长+园区”工作模式,制定《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陶瓷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等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集中资源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鼓励核心企业整合上下资源,建立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大中小企业仓储、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互联互通。鼓励金融机构深化同核心企业合作,共建“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融资体系。推行“链主+平台”工作模式,加快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政企交流会、政策、人才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召开行业内供应链企业协调对接活动、跨行业配套产品对接活动,实现供需双方线下对接。(责任单位:区产业链链长制各责任部门)

(三)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育行动

围绕优势产业链筛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定向培育计划,培育若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进工业发展专项等政策资金支持链主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生态型链主企业。完善重点产业链“四图五清单”,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招引一批具备链主特征的重大产业链项目。发挥已落户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吸引核心配套业落户。推进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促产业链项目早投产快见效。(责任单位:产业链链长制各责任部门)

(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

围绕重点产业链,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的占比明显提升,鼓励和引导知名高校院所、链主企业来区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创新平台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积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鼓励青年人才申报国家、省、市各级人才工程计划,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聚焦重点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一批科技攻关专项,发布制造业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攻关指南,大力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组织实施更多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坚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领,企业资金为核心,社会和金融资本为重要补充的研发投入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投入,形成政、银、企协同创新的资金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政府金融办、昌江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五)实施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

梳理供需清单,支持重点企业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活动,推动首台(套)产品应用推广,促进企业供需对接及时化常态化。聚焦重点产业垂直需求链和横向协作链,实施“靶向招商”。强化创新要素的集聚整合,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融通创新。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科技局、区政府金融办、区工商联、昌江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六)实施资源要素保障行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级惠企纾困政策集成落地,围绕产业链现代化行动,实施财政、税收、科技、金融、教育、就业创业、人才引育等支持措施。综合运用企业“亩均论英雄”等评价结果,合理配置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优化完善常态化企业帮扶机制,进一步提高“三全暖企”、企业特派员工作实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积极帮扶服务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政府金融办、区工商联、昌江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七)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

全面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推进IPv6、移动物联网部署应用,支持制造、交通、医疗、教育、港口等垂直行业应用市场培育。推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鼓励龙头企业和国有企业“一企一战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分产业分领域打造标杆示范,探索建设“产业大脑”,坚持“链式思维”推动数字化。推动园区和行业系统开展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培育一批细分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充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生态资源池。(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局、区商务局、昌江产业园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推进工作。区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区直相关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范畴,区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树立“全区一盘棋”意识,形成抓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合力。

(二)强化调度督导。加强信息沟通通报,建立调度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定期调度各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部门要充分依托融媒体中心,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宣传报道,对在推进产业链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和优秀企业家要及时予以宣传引导,营造大抓产业链和尊重企业家的共识和氛围。

附件1.景德镇市昌江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

    2.景德镇市昌江区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3.景德镇市昌江区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4.景德镇市昌江区陶瓷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相关文档:
访问量: